美文网首页古典诗词之美历史
脸书重塑政治——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新政治文化

脸书重塑政治——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新政治文化

作者: 倪瓒 | 来源:发表于2017-04-09 20:34 被阅读514次
    Paste_Image.png

    脸书重塑政治——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新政治文化

    概要:脸书即Facebook在全球有着海量的用户市场和影响力,作为一款社交产品的脸书却“意外”地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中迅速崛起,重塑政治并影响历史进程,从而彰显出巨大的社会动员和改造的力量。社交媒体对于新时代的政治文化有重塑与解构的作用,这一点也可以从脸书的实际表现中看出。

    关键词:脸书 阿拉伯之春 社交媒体 新政治文化 动员

    引言

    人类的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更多地受到信息与媒介的支配与影响。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人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传播信息,诸如传统的纸媒,电报广播等等。互联网的出现,大众媒体的兴起被认为是新时代最为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21世纪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个信息爆炸与信息焦虑并存的时代,海量的信息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滚雪球般的膨胀,人们个体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时也有着与社会内部其他成员联系的内在需求,于是各种社交媒体和软件便应时而起,成为信息时代最为人们瞩目和重视的生活必备产品。在中国人们常用的有微信、腾讯QQ等产品;而在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使用最普遍的还是脸书和推特。

    2013年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的数据,列出全球最大网站前20名榜单,名列榜首的是Facebook。

     ‘Facebook没有官方中文名称,不同汉语地区的使用者发展出不同的译名,中国大陆的脸谱、香港的面书或面簿、台湾的脸书,亦有“非死不可”的戏谑译名。Facebook的创办人是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FB。2013年2月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Businessinsider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的数据,列出全球最大网站前20名榜单,名列榜首的是Facebook 8.367亿独立访问者。’[①]
    

    这就是脸书的一个宣传图片,从这幅宣传图片里我们也许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关键信息。那就是脸书作为社交媒体其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属性“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并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更是指在思想文化意识方面的多元化。脸书从来都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社交软件,相反它具有着更强大的可塑性和引导力,发挥着媒介的强大干预力量,这一点甚至是传统的纸媒、广播乃至电视所不能比拟的。最为突出的表现莫过于脸书在阿拉伯之春里的出色的表现。

    在2010年开始的那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里,以著名的维基解密、脸书、推特等手机新媒体网站为主导,在对事态发展方向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了潜在政治局势的“推手”。对于这种新媒体所蕴含的极大的影响现实政治的新本领,本文尝试进行分析与阐释,并从新政治文化的角度来透视我们这个时代的思与惑。

    一.我们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公正缺失背景下的社交媒体的舆论力量

    全球化的时代,地球村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互联网的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使得整个人类的知识结构与话语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也产生了新的形式,那就是网络社交媒体的所谓意见话语表达和舆论声讨的方式。这些手段在传统社会时期是无法想象的。在中东乃至北非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都存在着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国内的失业问题、民族教派矛盾混合起来就更使得这里成为了多事之地。

    如今我们回溯阿拉伯之春的历史,可以感悟到一种深刻的变革,在我看来这种变革不仅仅是人民思想意识领域自我意识的启蒙与觉醒,也是一种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动员力量的酣畅淋漓的抒发与表达。[②]

    如果以“我们是这个时代的青年”概括的话也许能够更加清晰地说明问题的本质,人民开始意识到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为推进社会公平与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一些斗争。这在专制主义和军事独裁统治盛行的阿拉伯世界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因而我选择了我们是这个时代的青年来突出这种时代变化的鲜明的特征。阿拉伯之春的政治意识的味道太浓厚,如同“苏东剧变”一样,有某种颜色革命的潜在预示,而事实上阿拉伯世界的激烈震荡从方方面面与来自西方世界价值观、输入文化的挑战冲击是分不开的。

    阿拉伯世界有着极为复杂的宗教文化与历史民族积累遗留下来的矛盾,因此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也是文明冲突与碰撞的焦点地区。可以说从数千年前的赫梯人与古埃及人的战争开始,中东北非地区就成了多事之地。长期以来,中东北非国家内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制约着这些国家的发展,同时也给了其他西方国家干涉这些国家内政的可乘之机。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分别在中东地区扶值不同的势力上台执政,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而在中东地区埋下棋子。由于宗教的世俗化的程度不够,以及民族教派矛盾等因素,在中东地区形成了战后独裁军事统治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埃及的纳赛尔,叙利亚的老阿萨德,还是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在这些国家的上层核心人物中我们总能找到那个相似之处“武人专制”。[③]在长期军事独裁统治之下,表面上看来由于强大的武力压制,民众不敢发声。即使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民内心里长期的不满总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因素而爆发,比如经济危机导致的大量人口特别是青年失业。这些普然的与突发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重塑这些国家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态。这也是我们在分析阿拉伯之春中新媒体影响力时需要考虑到的时代背景。[④]

    这里有一些新媒体的发展状况的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近年来,中东地区的很多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技术,使该地区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新媒体的普及率遂逐年提高。(参见表《2010年阿拉伯世界知识报告》称,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网民约有万,占总人口的,相比于年同比增长。[⑤]整个中东国家的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西亚北非地区的移动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用户的数量持续增长,其中巴林、阿联酋、沙特、突尼斯、约旦和阿曼等国己经成为网络信息化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据谷歌公司预测,“到2015年这个地区将会有亿人使用互联网,占总人口的”。脸书、推特、优兔等即时社交网站在虚拟社交网络中深受网民喜欢,截至年底,该地区脸书用户己达到万,推特用户本年增长率甚至高达。除此而外,约旦等国大量的网民数量也是我们要注意到的客观存在。

    我们是这个时代的青年这一口号是伴随着21世纪新的社交媒体及社交文化的兴起出现而出现的。这一点并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事实上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认知方式与行为习惯。自拍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其潜在文化语境正是一种无意识个人的个人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刻。无论美丑,不管老幼都有了传播和发布自己照片的机会与可能性,这在过去的单一社会文化里是不可想象的。改变这一切的可并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有就是大量的青年的出现。

    一般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内部当青年人口占该国的人口比例过大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不稳与社会动荡的局面。这一点也可以在阿拉伯指出中找到充足的论证,在突尼斯当媒体曝光出本阿里家族豪华奢侈的生活细节的时候,无疑也更加点燃与激怒了更多年轻失业的突尼斯青年。

    正是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震撼了青年们的想象力,同时新媒体也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与效率实现了信息的再创造与再解读。在动荡的阿拉伯之春里,新媒体似乎呼风唤雨,大有席卷天下的热浪。而这一切背后的缘由与实际运行机制则是本文想探讨阐述的东西。

    虚拟网络的普及首先是一个极其必要的条件,前文已经提及中东北非地区新媒体使用人数的突飞猛进。而这些数据上的增长建立的基础就是虚拟网络的普及与廉价。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政府往往都相当支持鼓励互联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给与了国家补贴与帮扶。在冰冷的现实世界里寻找不到慰藉的青年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目光与注意力投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希冀能从虚幻的网络宣泄、情绪表达里畅所欲言,宣泄自己对于种种社会现实的抨击、不满。

    例如,在埃及的穆巴拉克当政时期。年轻人中的67%没有进行过选民登记,有73%的人在阿拉伯之春爆发前没有参加过公开的政治活动。[⑥]如此基数庞大的青年人口却从未在现实生活里得到表达自己诉求和参与实际政治运作的机会,他们被边缘化了,于是心情苦闷的他们通过网络,借助社交媒体来进行意见表达。这种意见表达起初是个人化的,情绪化的与无意识的,但随着卷入的青年人数和所跨越的阶层的增加,也就变得越来越明显了。个人的行为开始向一个群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演变,之后便是震动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

    我们是这个时代的青年的意识,是随着通讯手段与社交媒体的普及而受到广泛传播与认同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与这个社会其他人生活的平均水平息息相关;人们开始去质疑过去高高在上的军事独裁统治者,为什么你们终日享尽荣华,而我们青年人却面临这失业的风险,这种强烈的反差刺激这每一个青年人能够行动起来。

    无论是自拍,自嘲,舆论都在一种相较于之前专制色彩比较轻的环境下活动。惟其如此,新媒体方能彰显出其巨大的传播效力和社会动员力。[⑦]

    我们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对于社会不公正与阿拉伯世界军人专制的厌恶与不满刺激了人们的心灵。社交媒体完成了它的初期任务,在之后它仍将发挥这重要的联络作用。而我们也需要仔细地分析人生的发展轨道。

    二、新媒体面面观------------功能与宣传,驱玫还是蛊惑

    其实追溯历史,互联网的诞生就与政治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在最早的计算机阿尼阿克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国家安全等特殊需要,而诸如计算弹道和大量的复杂运算本身也是与政治军事等相关联的领域。虚拟的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信息获取媒介,它也有这自己独特的政治表现力,我们似乎可以对其作出这样的概括吧。[⑧]

    虚拟的新媒体具有的政治功能仔细分析的话是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的:

    其一:政治赋权。虚拟社交网络发展的结果,使精英和大众的区别逐渐被模糊了,普通民众逐渐掌控信息传播的方式,加强个人话语权,从而导致了部分权力从政府和精英团体向社会和民众的分散和转移。另一方面,虚拟社交网络的政治赋权功能表现在它使得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个人或团体,具有挑战国家和强大政治集团的可能。

    其二:政治动员。不论是世界各政党还是政治家,都重视利用媒体灌输意识形态的、宣传政治主张和争取民众支持,虚拟社交网络的政治动员能被政治精英们所使用,成为促进国家政治进步的有力工具,同时它也能为体制外的各种挑战者,包括极端势力、反社会组织等所利用,成为危害政治安全的隐患。虚拟社交网络目前还是一个缺乏有效管制的技术平台,这就为各种破坏者提供了窃取信息和秘密交流的可能性,为各种挑战者创造了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秩序的政治动员的可行性。

    对于第一个组成部分,结合当下全球的流行用语与政治文化生态并不难理解。在西方国家讽刺的政治漫画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民众纷纷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来发布自己的声音,多样化的声音实际也是多党政治与民主存在的土壤根基。

    相比较而言,阿拉伯世界是正在过渡阶段的社会类型。在这里很多地区对于自己部落或者教派的认同远远要大于对本国家的认同。而新媒体的出现则第一次从深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认知,使得不同教派信仰与不同阶层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现实利益的联合而联系在一起。他们开始认识到“祖国”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对于饱受长期战火与纷乱的阿拉伯国家,他们的对于理想的和平美好国家与社会的想要,与现实的冰冷的腐败丛生政治领袖家族腐败,整治黑暗一比较。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效应,这种强烈的心理预期的偏差会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瓦解混乱,旧有的长期的专制思维就土崩瓦解了。从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来,正如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人的生命、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天赋人权。然而理性的理论分析对于普通民众往往距离遥远,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直观的,能为他们的简单线性的思考方式所容纳的理论。而新媒体恰好填补了这之间的空白,它以灵活而及时的讯息填补了人们的信息焦虑,又以群体的道路选择和舆论趋势影响更多的人做出选择,从而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⑨]

    在脸书的习惯用户中,总会发现许多调侃政治人物的段子,而这些段子经过了不断地转发与评论也就成了充满信息能量的介质。脸书在此时确实已经不单单是一款沟通不同肤色,不同大洲的社交新媒体,而成为了一种政治的试验场。这种试验风险性相比之下很低,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政治表达的愿望。这也是政治赋权的一个最为直观的解释。

    而对于接下来的第二层意思,就需要一个界定。什么是政治动员?我们知道传统的政党政治动员依靠的是党派信仰与纪律制度,而新媒体动员依赖的则既不是固有的宣传动员模式,也不是中世纪时代的守夜人的打更呼喊的自然方式。新媒体的政治动员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无明确的指向性,这也就意味着参与其中的大多数人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参与其中的最终方向与目的何在。这也正是它的危险的一面,一旦收到了一些反对派的鼓惑利用,新媒体一样也可以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造成严重的政治社会灾难。对于改变了以往政治动员方式的新媒体,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也是学者需要审慎思考和反思的。

    震惊世界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新媒体对政府内部高度机密文件的集中泄露,这些文件本身都包含着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大量证据。正是这些机密文件的泄露给政府的信用形象造成了极大危机。新媒体自从诞生以来就是对于政府威权部门进行监督和检举的重要渠道,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里推动革命进程的助推力量与这些揭发曝光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过去,大量的档案与文件被作为政府的绝密资料保管收藏在一些安保措施及其严密的所在,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黑客和电脑高手能很轻松地侵入这些机密机构的电脑网络当中从而窃取这些原本被认为及其安全的机密文件。新媒体则是他们选择曝光的媒介平台,正式通过新媒体,信息的发布反馈和再创造成为了一个彼此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这也正是令许多安全专家和评论人士所担心发生的事情。美国的棱镜门让美国的安全部门如芒刺在喉,大量机密文件的泄露摧毁了民众对于政府的好感,也对于现政府的民意支持率造成了大量负面作用,甚至会威胁到政党选举。所以在这一小节的标题上,我用了驱魅与鼓惑

    脸书在如今是一款风靡全球的新媒体社交软件,它有网页端,也有移动端,是全世界使用人数较多的新媒体软件。在回顾阿拉伯之春的历史事实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透过对脸书的分析来看新媒体的特点与内部运行方式。

    首先我们看脸书的核心内容生产模式是以个人用户的发布的信息为主体,也就是说个人性很强。这一点与传统的纸媒是大不相同的,这种个体化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使得信息要获得广泛关注和传播,本身需要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爆炸性。这样一来,脸书里所发布的很多新闻时势的东西就不是单纯的新闻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有意识地经过选择过滤后针对特定受众和关注领域而生产的意见信息。它的核心之处就在于意见信息。

    其次,脸书短小简悍的内容发布与庞大且覆盖广泛的用户群使得其信息来源具有了无可比拟的广泛,如此一来多元的信息渠道本身就会形成不同的政治动员方式与策略,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动向。

    不只是脸书,推特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它们广泛的用户基础本身就为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奠定了数量上的基础。除了用户上的优势,本身新媒体的属性也表现在它们推送消息,传递消息的内在运作模式。内在运作模式很有意思的是,新社交媒体里大多都有很鲜明的点赞、转发的标志,一般情况下点赞和转发的人数总是比评论的人数多许多个数量级的。这个有趣的现象其实也是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有关,因为当下新媒体传播信息最为重要的是信息的传播频次和传播广度而不是具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价值。因而往往仔细评论的人总是少数,而这少数中的一些评论者便是意见领域的精英分子,亦或可以归纳他们是最顶尖的信息意见的主宰者吧。

    新政治文化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而日益成型,新政治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新媒体的。打开手机可以看到很多知名人物特别是政治人物都有了自己的脸书和推特账号,并会在一些时间节点在上面发布更新自己的或是竞选口号,或是政治活动的最新进展,总而言之以社交媒体的方式来展示政治理念或口号成为西方国家日益流行的宣传方式,一种新政治文化正在逐步地被塑造起来。

    政治活动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出出构思精巧的戏剧而不是政治活动本身了,人们日益看重的则是舞台上表现的方式而非实质。现代性在政治宣传方式上的变革本身充满了谜一样的矛盾与悖论。[⑩]

    至于政治文化的走向和观点则仍然是当代传播学、历史学的学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新媒体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方式,乃至政治领域?这其中的奥妙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想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关键所在。

    结论:脸书重塑政治?新政治文化的兴起

    政治在这个时代对大多数人的印象来说无非是电视机与网络里各种政治人物的互动,全球各大政治会议的开幕与闭幕。社交媒体的问世,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于政治的看法:我们变得比以往更加了解政治,又变得与真实的政治越来越远。

    在传播学者看来媒介对于社会与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改塑作用,媒介自身也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每一特定时代媒介都无处不在,媒介的触角在近现代以来更是前所未有的上天入地,在记录着人们生活与社会群体生活的记忆。

    在传统的前工业文明时期,人们之间的联系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人们更加侧重的还是对于政治人物的口头传诵与膜拜。因为消息传播的不便,人们获得政治信息的渠道和效率也就大打折扣,在数百年前只有少部分的精英人物能通过邸报等手段来熟悉和了解宫廷内部和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技术的突破,电报与电话很快打破了这一壁垒。信息获取的速率成倍的增加上涨。

    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世界现当代史上,尤其是最近四五年兴起,他们孕育着一种新的政治文化。为了更好地概括与指称这一文化本身,我采用了新政治文化这一词语来界定。所谓的新政治文化,其核心就在于人们不再以完全崇拜、信仰和不可置疑的视角与思维模式来对待自己国家政府的领导者与精英阶层。相反他们能够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轻易地了解这些的大人物们的活动的具体内容。政治活动本身也具有了戏剧化与扁平化的特征,在这里其神秘性由于新媒体的出现而被大大降低,人们开始认为政治活动不过就是如电视屏幕上所展示的那样。因而人们也容易产生一种幻觉与理想主义,即当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与电视里政党领袖所作出的政治口号发生严重分歧乃至最终兑现极少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参与政治进程,来争取自己合法合理的权利。

    在阿拉伯之春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潮水般的政治暗涌深刻地改塑了这个国家和地区的原有的政治生态,这是很多人所始料未及的。

    最终也许我们可以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那也许可以归纳为一下三点。

    第一,新政治文化正在全球悄然形成,其助推力量有以脸书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也有全球化时代日益密切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纽带。脸书推特本身发挥了超出一般媒介的新型政治启蒙与动员功能,这种功能对于未发达国家或民主土壤匮乏的地区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多重的。

    第二,传播媒介在加速历史进程,其本身也具有了历史属性,个人化的历史创造时代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全球的重大事件过程中全球的网络一体化和声音的发出正在彰显一种新的亚文化特征,这种亚文化目前虽然受到质疑,但从历史趋势来看则是不可阻挡的。

    第三,在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中,脸书等媒体很容易受到一些知名人物和活动人士思想言论的影响而产生波及面更广的宣传和传播圈子,产生放大效果。但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渗透在其中,和平演变的趋势则是许多非洲、中东乃至中国需要注意和防范的。

    脸书重塑政治,在重塑政治本身的含义,政治的参与方式,对政治权威挑战的新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未来的历史是否仍然有媒介的驱魅还是蛊惑的影子,则需要拭目以待,也更需要历史学者把阳光聚焦到我们这个时代。

    参考文献:

    1.《阿拉伯之春与虚拟社交网络》,高正波,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革命,脸书的一种方式》塞蒙斯.萨尔弗 引用自《纽约时报》2009年1月25日

    3.MICHAL
    ALLAIN .SOCIACL MEDIA IN THE ARAB WORLD. 21

    4.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

    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6.BBC纪录片《脸谱改变世界》

    7.《传播学基础》

    [①] 引用自wikipedia词条facebook,选用自第二段

    [②] BBC纪录片《脸谱改变世界》上集,英国BBC广播公司

    [③] 《阿拉伯之春残局背后的启示》,香港端传媒与环球时报2016年1月刊文

    [④]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第112页

    [⑤] MICHAL ALLAIN .SOCIACL MEDIA IN THE ARAB WORLD. 21

    [⑥] 《革命,脸书的一种方式》塞蒙斯.萨尔弗
    引用自《纽约时报》2009年1月25日

    [⑦]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第123页,引文介绍了自拍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矛盾,如体育赛事、传媒

    [⑧] 《阿拉伯之春与虚拟社交网络》,高正波,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5页

    [⑩] 《阿拉伯之春与虚拟社交网络》,高正波,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4-15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脸书重塑政治——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新政治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cj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