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基本的汉字本义:
帝:谛也,细察、详审。帝的本义是谛听详察天下的声音,让天下秩序井然。
王:三横一竖,三横是代表天地人三才,合起来就是能够通天彻地之人。
皇:上面本来是(上自下王),不知什么时候抄错了,变成了现在的“皇“。从自,自始也。
圣人:圣人一词可以说是在道德经出现很多的词,那么是什么是圣呢?“聖”,在帛书版中是“聲”字,指能够通天彻地,能听天下之声,行天下之化的人。
天道与人道:天道是指天地宇宙的客观规律,人道是指人主观的认为该怎么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用人道偷换了概念代替了天道,老百姓好管了,但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少了。
我们要知道,《道德经》本来是讲怎么治国的,所以思维方式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所以“无为“,”无欲“等概念跟我们普通人理解的是不一样的。古时有天师,也就是天子之师,给天子提供决策依据的,后来张道陵创立了天师教,”天师“这个词被玩坏了,所以又改称帝师。古时,尹伊,姜尚,张良,刘伯温等都属于这类人。老子本来是有天师之才,但是不得时,所以隐居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丑的东西的存在(作为映衬),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不善的行为(作为映衬),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这两句话的道理看似很简单很平淡,其实别有深意,这是为后面很多观点做铺垫。为了让读者深刻的理解这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老子又用一系列排比举例:
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生成的
难和易相互成就,有对比才知道事情的难易之分。
长和短相互体现,一件物体,如果和比它短的物体对比,我们会说它长,和比它长的物体对比,我们会说它短
高和下相互映衬,高大的和低洼的相互映衬,才能体现出高或者下。
各种不同的声音相互衬托,这样才更加动听,比如交响乐,协奏曲都是,这样才不会单调。
先和后相随而来,有先的,才会有后的接踵而来。
这段话揭示了事物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比如长短,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没有“短”的对比,人们又怎么知道“长”呢?他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绝对的对立,好坏,善恶),所以圣人做事要顺应自然,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施行教化,而不是讲大道理。讲大道理没有几个人能听得进去的,因为一般人因为自己的经历,学识,接触到的信息,头脑中总是有固定的成见,一下子是扭转不过来的。
又比如一个团队在做事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做着正确的事情。但是管理者发现整个团队已经不知不觉偏离了正确的目标,这时管理者不是应该跑过来大喊:“都停下来,搞错了,要往那边去!”。如果经常这样,肯定会搞得大家都一团糟,不知干啥了。作为明道的管理者,会不动声色的,抓住关键因素,以最小的代价把团队带回正确的方向上来。举个更浅显的例子,在高速开车的时候,如果发现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这是心急火燎的猛打方向盘掉头,还是不慌不忙地先继续开着,同时冷静的考虑应该在哪儿掉头,考虑清楚了,再行驶回正确的方向上来,车上的乘客可能都觉察不到刚才偏离的方向。
关于无为,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以待,这是人们对老子误解最深的,以为无为就是消极,逃避,是不对的。特别要和随波逐流区分开来,人之所以区别于别的动物,因为人有意识,有取舍,知道趋吉避凶,所以咱们做事不能随波逐流,咋样都行,而是基于科学的决策手段,做出正确的取舍和选择。怎么科学的决策,这个后面会慢慢讲到。
“万物作而弗始也”万物都是自然产生的,有着自己产生,生长,壮大,衰老,消亡的客观规律,所以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强行开创新事物。我们要注意,《道德经》本来说的是治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和我们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我们普通人是可以(甚至鼓励)有好奇心,尝试新事物,这样可能发明新的东西,因为试错成本很低。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大的集团,如果随便去尝试,可能会引起大乱,甚至翻船。我们知道,大国有什么大的变革,常常都会先试点,然后总结可不可行,最后才会全面实施。
“为而弗志也”:有所为但是不要固守成见。(志,思之所存曰志。看到什么东西,产生了某种念头,这就是思,过去了就过去了;这个念头一直在脑海中念念不忘,这就是志)。
“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事情做成了,自然就有成果,圣人不能把这种成果窃取为自己的私产,正是因为“弗居”,作为公产,还会有支配使用权,用来建立更大的功业。否则,下次做事情就没人听调遣了,甚至会有人暗地使绊子。“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为了说明这种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庄子专门写了一篇: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yàn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庄子.逍遥游》
这段就不解释了,应该能看懂。
我们看了这一段,总感觉好像在哪儿见过。不错,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就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
伟人少见的照片比如第二章 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第五章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知道伟人为什么这么厉害了吗?因为他把书读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