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透过《A对B的支持》,使得B能够完成【从此岸,经浮海,而抵彼岸】的历程。
在这情境里,有几个点可以观察一下:
第一,A有没有帮上B呢?有的!这么明显,能说没吗?不行的!
第二,B有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呢?有的!但在哪个部份是靠自己的呢?就在…B凭着B的丝毫不拒绝《A对B的支持》且全然地配合A,这个部份,绝对是得靠B自己的。试想,若B断然拒绝《A对B的支持》或并没全然配合A,那么,抵彼岸!?哪能成!
但为什么,我也常常听到好多人作这样的表达说:谁都帮不上谁,自己只能靠自己!?(这跟以上的表达,是炯然不同的。在这种表达的语境当中,说的是:A帮不上B,B只能自己靠自己!?)
我以为,这可以由境界的高低差异当中,来对这种差别作出合理解释。
境界高的人,由于他境界已经高到一种程度,哪怕他在做着《他对B的支持》时,他不过把这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他喝水时,他有他在帮他自己喝水的念头吗?没的!就只是单纯的喝水而已。所以,《他对B的支持》的这行为,这不过只是像喝水一般地自然,这跟帮有啥子关系?由这个境界来看,反倒是〝有着自己正在帮助自己喝水〞…像这样的念头,这就是很怪的念头了,不正常!所以他说他没帮B,我们可以从这里知道,他真的境界很高。
当一个人达到了与这世界的万物彼我一如的时候,万物当中的其中一个B,在B有抵彼岸的需求时,而这人又刚好有这能力,那么,顺便的事,就做了呗,像喝水般,如此而已。
只不过,这种…顺便的事…被境界不够的人视为是…他对B的支持。
更严重的是…被境界很低的人错视为…他连对B的实质行动也别做了!?
试想,他渴了,他有喝水的需求时,他当然会喝水!怎么可以把他看成…他是个连渴了也不喝水的人呢?要知道呀!在需求没满足前,他当然会用对办法,才可解渴。而在没有办法时,他当然得想尽办法,才可以找得到…对的…的办法。
同样的,他在有了彼(B)我一如的境界时,B的需求,跟,他的需求,是连在一起的。B有着到彼岸的需求,他当然要完成…让B抵彼岸的需求,他当然会去完成!怎么可以把他看成…他是个连B有需求时也不去满足B的需求的人呢?在需求没满足前,他当然会想尽办法,才可令B抵彼岸。看没看到,令B抵彼岸,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渴。在B抵达了彼岸后,他的渴就解了。
所以,要周遍地解释以上的问题点,有个短句,是解释关窍。这短句是:非帮非不帮。
非帮,指的是: 解渴就只是解渴,而不是在解渴的行动上再加一个〝帮〞的意图,这种意图,是累赘。这种累赘的实质,会为行动添上无谓的麻烦。别自找麻烦!(这代表在思绪与情绪上是清净的)
非不帮,指的是: 解渴的行动,还是要照做,而且还得做得干净利落。可千万别以为是…不去做解渴的行动。一旦有这种错误的以为,使得该有的行动…竟出不来!?其结果自然导致…身体…就会干涩枯槁。所以,这种笨事…可别干!(这代表在行为上的当静当止皆是清净的))
结论:
A透过《A对B的支持》,使得B能够完成【从此岸,经浮海,而抵彼岸】此中的历程。于此历程中,A仍会做《A对B的支持》的这种实质行动,这种实质行动就像是A自己在喝水时一样地自然;因此,于A的脑海或心情上,就不会有丝毫的〝帮B〞念头,使得A的行为都出于自然而然,这可多自在呀!
而B所要做的,就只是全然地配合A,然后,如理如法如量的《A对B的支持》,这就会化成B由此岸与彼岸之间的彩虹桥。
桥嘛,当然要靠B自己走。而这桥,谁架的?不就是A跟B吗!看哪,这种实质性上的彼我一如,这种境界,还真的就像彩虹一般地美呀!
好!好!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