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刚出场时,职务为郓城县衙押司。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水浒传》第十八回。
那么,这个所谓的押司,究竟是什么官职呢?其实严格来说,宋江的这个押司,并不算是官,顶多类似于没有编制的合同工。
《水浒传》剧照为什么这么说呢?与宋代的官制体系有很大关系。
宋代的官制,基本沿袭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地方上官职的设置,比如具体到一个县,也和唐代差不多。
通常来说,宋代的一个县级政权,最高行政长官为知县或是县令,知县属于是京官派至地方,县令则是由候补官员中选拔出来的。
两者权力一样,区别在于资历和履历不一样。
县令之下,就是县丞和县尉,其中,县丞管文,比如当地教育等,县尉则管武,也就是负责当地的武装力量。
县令、县丞以及县尉,属于标标准准的国家公务员。
他们的行政编制,在宋代的官制体系之内,同时,他们的俸禄、福利等等,也都由朝廷进行统一发放。
所以说,县令、县丞和县尉,是名副其实的“官”。
当然,一个县哪怕再小,但需要处理的事务却有很多,比如征收赋税、管理户籍、处理狱讼等等。
仅凭他们几个肯定不行,因此,就需要有人来协助他们处理各种事务。
这些帮助县令、县丞以及县尉处理各项政务的人,分为两大系统,其中,主要从事体力工作的,称之为“役”,代表人物就是衙役。
而那些主要从事脑力工作的,则称之为“吏”,宋江的押司,就在“吏”的范畴之内。
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县的整体行政班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三班六房”,不过,三班六房的组成人员,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是朝廷的公务员。
为什么呢?我们先看什么叫做公务员。
公务员的定义,首先是履行公职,其次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最后是其薪水、俸禄均由国家财政负担。
这三点,除了第一点之外,三班六房的人都不符合。
根据《北宋.职官志》的记载,朝廷只给一个县里发放五人左右的俸禄,其中包括一名知县,两名县丞和两名县尉(具体根据县的大小而定,总之不超过五人)。
而除了这五人之外,剩余所有人的俸禄,朝廷是不负责的,由地方上自行解决。
并且,宋代的“吏”几乎没有任何转正可能,在宋代之前,如果一个县里的小吏,工作表现出色,又得到了朝廷命官的赏识,那么就可以通过朝廷命官的举荐,正式成为一名官员。
但宋代对于官和吏区分得相当严格,举荐转正的方式被叫停,因此,就没有了上升通道。
所以,当时就有句话,叫做“一日为吏,终身为吏”。
同时,单论行政级别的话,押司级别并不高,在宋代,知县是七品,县丞县尉在从七至从八之间,而押司则没品。
换句话说,押司这个职务,就是当时官僚系统的最底层人物。
那么,押司的具体工作内容都有什么呢?
宋代的押司,从州到县均有,以县为例,一般一个县会设置八名押司官,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等。
用更通俗的话来讲,押司就相当于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小吏,比如上级有什么公文下达,押司需要将该公文抄写转送至各个部门。
要是放到我们现代,押司就等同于政府办的秘书。
这个工作内容,一看就极其繁琐,仅抄写公文一项就非常辛苦,要知道古代可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全凭人力抄写,由此可知,押司的工作也是十分辛苦的。
既不在朝廷编制内,工作内容又极其繁杂,薪水更是可怜,这就是宋江这个押司的真实写照。
不过,让人觉得十分奇怪的是,宋江的这个押司小吏,不仅以仗义疏财闻名,并且很多人都对他十分尊敬,甚至还有不少人愿意拜他当大哥。
他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另外,他凭什么能赢得别人的崇拜?
先说宋江的钱从哪里来,他能仗义疏财,当然不是靠他微薄的薪水,更多的,是靠着职务给他带来的“特殊收入”。
前文讲过,押司是县里的小吏,虽说无品无级,但在地方上,却相当吃得开。
为什么呢?古代真正的官员,是很少与百姓们打交道的,第一是精力不够,第二则是恐自降身价,因此,真正与百姓接触最多的,就是衙门里的各类“役”和“吏”。
而这些人,虽说不是真正的官员,但他们代表的是官府,因此,在当地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并且,能在衙门里工作的,差不多都是当地有一定身份的人,比如像押司,宋代的押司,一般都从“上户”中差派,所谓“上户”,说白了就是当地的富户、地主之类。
以宋江为例,他就是出身于一个家境殷实的富户之家。
在地方上有头有脸,并且还是本地人,这就是古代县衙中“役”和“吏”的主要特色,而这个特色,也是县太爷倚仗他们的原因。
古代朝廷委任官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在本地为官,也就是说会外调,给你放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官去。
这样的目的,是出于廉洁考虑,同时也防止官员在地方上形成势力。
但官员到了一个新地方后,就会面临两眼一摸黑的局面,这个时候,衙门里的本地衙役和小吏,就成了县太爷打开局面的最好帮手。
靠着他们,县太爷们才能将“清仗田亩、征税、各类徭役、纠纷官司、缉捕盗匪”等工作开展下去。
而这些人在协助县太爷进行具体工作的同时,就是他们发财的时候。
举个例子来说,宋江主管刑狱诉讼,他随便一笔下去,可能就会重罪变轻,轻罪变无,这样的人在寻常老百姓眼里,才是真正的“大爷”。
与其巴结遥不可及的县太爷,倒不如孝敬像宋押司这样的小吏更实在。
并且,这样的小吏也确实能办实事,《水浒传》里,在宋江刚出场时,看到了官府捉拿晁盖的公文,他马上就给晁盖通风报信,最终成功让晁盖逃脱。
事后,晁盖为表感谢,一出手就给宋江了一百两金子。
这样的事,宋江肯定没少干,也没少因此捞好处,日积月累之下,他才会有仗义疏财的能力。
而正是凭借着仗义疏财,宋江得以名扬四方,书中不少好汉都受过宋江的恩惠,比如宋江第一次见李逵时,就给了他十两银子,第一次见武松时,同样一出手也是十两银子。
这么一个见人就撒钱的主,你说谁不喜欢?
当然,仅仅靠着撒钱,最多是让人喜欢,但远远谈不上被人崇拜,况且,会撒钱的也不止宋江一人,柴进也算是仗义疏财的人。
但为何只有宋江被称为“及时雨”呢?很简单,宋江撒钱,撒得“恰到好处”。
他不是为了撒钱而撒钱,而是极为巧妙的撒,比如在遇到武松时,当时武松在江湖上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宋江却对他嘘寒问暖,更是来了两出十里相送,千叮咛万嘱咐后才洒泪离开。
这种送了一程又一程的知遇之恩,这种拿自己当亲人的行为,如何不让武松感动?
而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又“适时”送出银子,就更让武松感激涕零,钱财虽少,情谊无价,因此,当场就要拜宋江为大哥。
还有李逵,宋江只不过给了他十两银子,但李逵却把命都给了宋江,为什么?因为宋江知道李逵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豪杰,而他就给了李逵豪杰的生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宋江的仗义疏财,可以说是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靠着这种方式,宋江积累了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各路豪杰在提到“及时雨”宋公明时,几乎就没有不翘大拇指的。
按常理来说,宋江在地方上不仅吃得开,并且油水颇丰,同时,他又获得了不少人的崇拜,可以说是“黑白通吃”,小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聚义起事呢?
当然,阎婆之死,是宋江上梁山的主要诱因,但除此之外,其实还是宋江心中的那份不甘在作祟。
宋江是个很有抱负的人,郓城县的押司小吏,虽表面风光,但却不是宋江的志向。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押司终归是个“吏”,而吏在宋代,没有任何上升通道,这就意味着,宋江永远无法进入仕途,出人头地。
并且,一个小吏也被当时真正的士大夫看不起。
这一切,让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且熟读经史的宋江极为耿耿于怀,说白了,这不是宋江想要的生活。
所以,宋江不甘心,他不甘心困顿于小吏这个位置上。
但不甘心又能如何呢?一日为吏,终身为吏,纵然他再有抱负,但受限于身份,也无法得到施展。
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绪,始终压抑在宋江心中,直到他因罪刺配江州时,借着醉酒,才释放出一二。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西江月》宋江酒醉后所作
不甘于现状,想出人头地,这就是那个在押司小吏宋江的真实面孔,而上梁山,只不过是他为了实现心中抱负的一种手段。
先落草为寇,再接受朝廷招安,归根结底,宋江想要的,还是成为朝廷的正式一员。
最终,宋江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被朝廷招安后,他被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等职。
当年的押司小吏,终于达成了心中的抱负,
总而言之,宋江的押司,用现在话说就是一个县里的秘书办人员,工作性质相当于文员,不过古代分工不如现代明确详细,因此,宋江具体负责的工作可要比现代的秘书多,权力也比秘书要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