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话题,想作为标题好好说道说道,结果打开简书之后,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刚才在质检老师那里,看到了我校对的工作闯关未成功的惨状──我知道不完全是我的错,编辑负有更大的责任。在校对过程中,我知道有些东西需要去查核,但那会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本应是作者和编辑的职责。但看着写得满满的单子,还是忍不住地自责。
回到办公室冷静下来,想起来这本书是全书审读,这样算下来差错率大概在万分之一点三,不到万分之二。自己当初校对的差错率是在接近万分之四,因为一些东西是编辑的问题,不好计算入校对差错率。 这样算下来,我的灭错率是70%多,进步空间还很大。
但回想看稿子的时候,能完全静下心来琢磨的,确实不多,时刻被时间焦虑追赶着,时不时会冒出“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有时候你认真了也不行,后续的环节你不知道编辑会不会认真。校对工作就是要承担质量的职责,却又没有相应的把控权──一旦有了,那你就成了编辑而不是校对。
而问题所在,是编辑的工作质量目前是没有检验的。这个问题应该困扰了行业很多年了,但没有解决方案。一本书好不好读,可能只是作者写得好,可能是编辑甚至是校对花了大力气修改。但这些,都是幕后之力,少有人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