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教学
七年级生物,我下载了一些课件,在学科网,尝试着给学生复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人体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生的总体特点是对于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对记忆的知识表现出兴趣,对实验有兴趣,对人体的生理充满了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狠下功夫。
比如,提问的时候,是逐个提问,还是以蛇形提问好呢,做题的时候,是用模拟卷好还是课后习题好呢?还是配套练习测好呢?
2化学教学
主要思路是按照历年的测试卷展开,引导学生,采用纠错学习法,展开教学。
九年级化学中期 预 测卷
(满分 0 7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 C-12 O-16 H-1 P-31 Na-23
一、选择题共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火烧赤壁 B.司马光砸缸 C.刻舟求剑 D.铁杵磨成针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实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
势,还需要下列物质中的(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氖气
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4.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作灯泡填充气 B.氦气的密度很小-填充气球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用作导线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5.碳酸氢钠(NaHCO 3 )俗名小苏打,常用作食品加工方面的发酵剂。关于小苏打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计
算正确的是( )
A. -2 B. +2 C. +4 D. +6
6.下列化学用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Zn C.N 2 D.CO
7.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 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 反应前后共涉及 3 种分子
8.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阳离子都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木炭燃烧需要点燃,所以燃烧都需要点燃
D.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10.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铁丝和铜丝
C. 用水鉴别蔗糖和面粉 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二、填空题空 (每空 1 分,共 25 分)
11. (6 分)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汞元素 。 ②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3SO 2 ”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 。 ②“2”表示 。
12. (4 分)选择下列物质填空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氮(选填序号):
(1) 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2)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 ;
(3)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 ;(4) 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 ;
13.(6 分)图 a 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 b 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 C 为元素周期表
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 a 可知,铯元素属于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核外有 个电子;
(2)图 b 方框内的数字是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
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 ;
( 3)有关图 C 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 和 Z 同处于第二周期
14. (9 分) A、B、C、D、E、F、G、H 八种物质,有 下图所示关系:其中 A 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
H 是黑色固体,D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 都是无色液体,在②的反应前后 B 的质量和化学性
质都不改变。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 (写化学式):
(1)A ;E ;H ;
(2)写出下列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 ( 反应)
② ( 反应)
③ ( 反应)
三、实验 及 探究题空 (每空 1 分,共 18 分)
15. (11 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编号,下同)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
气应该选 装置,另外,收集氧气还可以选用 装置,理由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若用 B 装置来制取氧气,实验时,在加入药品之前应该先 ;
若装置 B 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选序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
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装置,若使用装置 E 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
(选填“a”或“b”)通入.
16.(7 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氯酸
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用品 分解温度
A 3.0g 氯酸钾 580
B 3.0g 氯酸钾和 1.0g 二氧化锰 350
C 3.0g 氯酸钾和 1.0g 氧化铜 370
D x g 氯酸钾和 1.0g 氧化铁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 D 中 x 的值应为 ,由实验 与实验 D 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
【反思】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不变。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又深一步进行“氧化铜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速率关系”的探究,下表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 1L 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分析整理】
(3)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 (填“变快”、“变慢”或“不
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____ 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 (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四、计算题共 (共 7 分)
17. 在临床中显示瑞德西韦(C 27 H 35 N 6 O 8 P)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试计算:
(1)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每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共有_______个原子;
(2)瑞德西韦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60.2g 瑞德西韦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是多少 g?
(4)多少 g 的瑞德西韦所含氢元素质量与 3.6g 水所含氢元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