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心理教育
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课,你的孩子还是难以管教?

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课,你的孩子还是难以管教?

作者: 赵欣Ella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09:56 被阅读37次

    原创: 赵欣Ella  首发:妈妈力书院 

    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课,你的孩子还是难以管教?

    经常收到很多妈妈的私信,问我很多关于孩子的具体挑战行为该怎么解决?

    比如:我的孩子7岁了,上课总是坐不住,专注力不好,该怎么办?

    比如:我家老大5岁,在生了弟弟之后出现各种问题,粘人,不讲道理,各种发脾气不好说话,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根本不管用。

    值得一提的是,找我提问的很多妈妈,她们会特别告诉我,自己花了重金上过正面管教的家长课程,却发现关键时刻根本没什么用,自己实践的不好,想用也不知道怎么用。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把自己作为讲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在学习N多教育理念的几年来,思考和走过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2016年6月,我的第一期家长课后,我暂停了半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这3个问题

    我儿子1岁半的时候,我开了自己第一期正面管教家长课。

    那个时候的自己,并没有什么底气,因为自己带孩子,每天备课到深夜,每一句话都要细细打磨,却发现自己还是没有信心。

    后来,我在正面管教的基础理念中,找到了自信,错误是学习的机会,于是我的第1期家长课,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勇气。

    后来,这也成为了我做妈妈的准则:我不是完美的妈妈,我是一个真实的,经常会犯错,但一直持续成长的妈妈。

    那期课程之后,我有3个问题始终想不清楚,导致我根本无法继续开课,因为我过不了自己内心那一关:

    1、如果有家长提问,遇到我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2、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说法,我该如何解释?

    3、作为普通家长,3天的家长课,他们收获了多少?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大家落地执行?

    为了解决这3个问题,我经常失眠,但我找不到答案,于是我决定不再继续开课,而是先把这3个问题研究明白,为此,我做了3件事;

    第一,关闭朋友圈,潜心阅读,养成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的习惯。

    因为输出是最高质量的输入方式。

    第二,大量读书,各个流派,各种理念的育儿书,前后读了上百本,每周写1篇读书笔记。

    那个时候,我自己白天带孩子,晚上读书、听课、写文章,1周可以读至少1本书,写4篇文章。

    (怀念一下那段疯狂输入的日子,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我的读书笔记每天都是读书日|三年来我读过的那些书)

    我对各种教育理念的消化吸收到了疯狂的程度。

    比如,正面管教的一个“尊重”二字,我消化了半年多的时间,在其他流派的教育理念中,我会读到关于尊重的不同描述,比如《非暴力沟通》中讲到的“不带评判的观察”。

    当然,这些思考,我也一一的通过文字记录了下来。比如“尊重”是解决很多家庭矛盾的基础

    这部分的深入学习,和对各种理念的咀嚼思考,提升的是我的专业知识能力,在2017年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制造更多的输出机会,2017年4月份,我开始了第2场线下主题沙龙(第1期是在其实是在金宝贝的妈妈分享)。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1年半过去了,在线上线下的各种课程和讲座,以及正面管教系列课程中,我接触了大量的家长,孩子的年龄从0-12岁,积累了大量的案例。

    慢慢的但我发现,我可以很快的在家长的描述中,猜测到孩子各种问题可能的根源,在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之后,我的自信心也在逐步的提升,无形之中,我发现自己前面提到的前两个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我不再惧怕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因为我有足够的理论支持,也有了非常丰富的案例为家长做指引。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跟随游戏力创始人科恩博士深入学习了半年多游戏力的讲师课程,这让我对正面管教和不同流派的融会贯通,帮助特别大。

    不同流派之间,因为持续的学习,在不断的打通,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可以采取何种态度去应对,我也了然于胸。

    接下来,就是第3个问题了,家长上完3天课之后,吸收了多少?如何落地执行?

    其实这个问题,从做讲师的第1天,直到今天,两年多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停止思考,普通家长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动力有限,完全靠家长的自律和主动,这实在是太难了。

    我尝试过很多种方式,线上微信群读书会,微课,线上带读,线下主题沙龙,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跟全国各地的讲师朋友探讨过这个话题,发现一切的一切,必须回到最初的原点,想要持续成长,必须抱团成长,而持续抱团成长,需要的是找到一群同频的人。

    于是,线上社群在默默的启动,从一个月一期的微课分享开始,到今天,已经有50多位同频妈妈的加入。

    很快,我们的社群活动,将从线上转战线下,将从家长,转战到孩子。我们的目标是:妈妈一起抱团,孩子一起成长。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上了一期系统家长课,这仅仅是个开始,做父母这件事,是一辈子的事,育儿这件事,是我们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让自己的变得越来越好。

    上完系列课程之后,
    首先要做的是这件事

    在我自己的正面管教家长课中,我会告诉我的学员,上完课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实践我们学到的工具和方法,也不是去改变孩子,或者改变自己,那些都可以放在后面。

    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是观察。

    观察自己,观察孩子,培养自己觉察的能力。

    观察孩子:他的行为背后,到底在传递什么信息,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此刻的需要是什么?他在表达什么?他在用他的这个行为诉说什么?

    觉察自己:我们自己在遇到孩子带来的挑战时,通常是怎么处理的。

    我们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我们这样说这样做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我们在焦虑什么?我们在担心什么?这些焦虑和担心,是从哪里来的?

    有了这些觉察之后,你会发现,也许放下自己的焦虑,问题不再是问题;也许看到了孩子的需要,满足他,或者清晰的设立界限,行为自然会改变。

    说到底,养育这这件事,最该养育的,是我们自己。

    养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养育,
    然后就是持续的行动

    每一套育儿理念背后,都有很深的心理学根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说,教育和心理是不分家的。不谈儿童心理的教育理念,都是耍流氓。

    正面管教背后的心理学根基,就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创始人简尼尔森和林洛特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翻译”成了普通家长都能理解和使用的语言,比如,表扬就像糖果,偶尔吃吃也无妨,而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每天每时每刻都需要。

    但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并不容易,在我们8月份正在开展的鼓励打卡活动中,很多妈妈还是不自觉的说出“表扬”语言,比如你真棒,太厉害了,这些语言习惯会让孩子习惯寻求外部认可。

    想要调整成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内在自我评价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并不容易,需要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也需要老师手把手的点评指导,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

    但至少,你要行动起来,把你学习到的那些工具理念和方法,变成每天行动一小步的小目标,每天做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积少成多,影响力不可小觑。

    其实,做未成年人,我们小看了行动的力量,有时候,当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改变了一点点,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看见,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得到满足。

    分享几个妈妈们的鼓励打卡给你,记住哦,行动起来,才有改变的可能。

    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课,你的孩子还是难以管教?

    教育孩子,最高的境界是润物细无声,我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润物细无声的,不断用对孩子成长更有力量和帮助的方式,去置换掉过去旧有的教育理念。

    因为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课,你的孩子还是难以管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jz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