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里两条笔直的铁轨伸向远方,两侧低矮的建筑四平八稳地矗立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习惯了拉炭火车大张旗鼓的呼啸声,而且他们还寻摸出了一个个与炭有关的行业。
煤炭生产、加工、运输等各类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小型的煤炭生意门市比比皆是,勤俭持家的当地人也习惯在空余时间拾捡因惯性和颠簸而掉落铁轨两侧碎石中间的大小不一的焦炭,总之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与煤炭有关的故事,今天,我把那些捡拾煤炭的人写进故事里,比如我,曾经是一个小小的拾炭人。
说起煤炭大省,山西在全国和全世界享有盛名。不仅煤炭的储量丰富,种类还繁多。大致可分为:焦煤、肥煤、无烟煤、瘦煤、弱粘结煤、气煤、长焰煤、贫煤。
焦炭就是山西煤炭生产和加工的一种,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取暖做饭大都以焦炭为主。这里所产焦煤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大、抗磨性好,是炼焦用煤之珍品。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焦炉气。焦炭除供给冶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而焦油和焦炉气可作为燃料,还能提炼数十种化工产品。
在我观察来看,焦炭是块状的,颜色大都为深灰色或深黑色,形状不一,上面布满了小圆孔,像草莓一样“遍体鳞伤”,只是没有草莓的亮丽和鲜美。
说到省会城市,我们大都想到的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建筑林立,经济发达,谁也不会一瞬就想到城市边缘的和许许多多农村一样的乡村,他们的生活并不像想像的那般富有,比如父母选择创业的这个地方,在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但与太原有着很大的差距,不仅是距离,还有环境和人群,唯一相同的大概就是永远清洗不掉的黑。
我对煤炭结缘,还是十三四岁的时候。每天放学和妹妹奔跑着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找一个坚实的袋子,姊妹两人打闹着去铁轨上捡焦炭。
铁路距家100米左右,不仅是我们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还是维持我们家做饭取暖的活源泉,我和妹妹捡拾的煤炭和我们一起搬了了许多次家,每次看到一袋袋焦炭搬运来搬运去,总是在内心里很欣喜,因为这是小小年纪的我们对家庭做的最大的贡献。
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放学后的下午,我和妹妹小小的身影,欣喜地在锃亮的铁轨间穿梭,一会就捡了一袋子焦炭,由于那天的焦炭特别多,我们两不满足就这么回去,于是寻找了一个无人的茂密的草丛,将捡好的焦炭藏起来,之后继续往火车停靠的源头走,刚好看到一群头戴蓝色身子黄色檐帽的身穿深蓝色工装的工人正在检查火车,并用网子将装满焦炭的火车兜顶部网住,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止焦炭在运输过程中掉落,还可以防止被沿路的居民用长棍子扒拉走。
拾炭 | 康芳芳最初我和妹妹并不敢靠近火车,只是在火车轨两侧的碎石间寻觅着。这时有个工人大声地喊:“哎,小孩,过来,这捡来!”于此同时他也将未包裹进的焦炭扔了下来,一会了儿,我和妹妹捡了一袋子又一袋子,并将其寄存在铁轨间目光望的见的地方,不一会捡了一大堆,最后爸爸用三轮车将这些炭拉了回去!
后开无数次地回想那段拾炭的时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也渐渐地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将生活之中的经历刻画在了自己的童年印象里,便生了根!之后的数年求学岁月里,每每遇到挫折和磨难,想想这段时光,也便有了沉下去重头再来的勇气和耐力。
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开始在老家县城和太原之间辗转奔波,父母也搬了许多次的家,自从离开后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第一次落脚的城市小乡村,也和小学的同学失去了联系,曾经一起玩闹过的小伙伴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变了模样,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无数次地和父亲聊到那里,说是那个村子因为要修建太原市最大的煤炭运输站而被拆除,人们都居住进了新修的小区里,有了小型的公园,新栽了树木,道路两旁的灌木丛也不再是洗不掉的黑。
不知道曾经和我们一起捡拾焦炭的那些阿姨,奶奶们是否还会在清凉的傍晚时分,或者静谧的清晨,在铁轨间繁忙地捡拾那一块块藏匿在乱碎石间的焦炭。
不是为了生活,而只是因为仰仗这天然的资源的馈赠!
拾炭 | 康芳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