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与目的

作者: 惜兮予兮 | 来源:发表于2022-07-31 22:14 被阅读0次

    《被讨厌的勇气》,我又一次被标题吸引了。勇气的缺少和伪装下的特立独行,这本书正是我需要的。

    文章是以一个人充满疑惑的青年拜访一个哲人的对话开始的。而哲人单刀直入的引出了阿德勒以“目的”为着眼点的研究方向。由此,青年和哲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辩。

    心理学知识,我仅仅了解了冰山一角。不管是岸见一郎所述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还是阿德勒的“目的论”。我无从分辨。

    作者岸见一郎显然更倾向于“目的论”。从文中两人的对话可以窥见,“原因论”主张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回到童年寻根问底,而“目的论”只看现在,一切都与当下相关,过去和未来都是虚无的。简言之,前者强调客观因素,后者强调主观因素。前者虽然强调客观,但并未将问题甩给童年后而置之不理,对于创伤本着接纳、处理的原则。后者强调的主观因素,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是接纳。不论理论方向有什么不同,但是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比如“抑郁症”,“原因论”会引导我们回看童年的经历,看到自己曾不被关注、不被重视的经历,然后逐渐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这个方法更人性、更温和。

    “目的论”的解读则是,你是为了拒绝人际关系才不与人交往才不出门,好像我们自己是个阴谋家、谎言家。这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一切行为没有原因,当前的某个行为都只是为了达成对自己“善”的某个目的,也就是利于当下行动的目的。

    看到这里时,我顿时勇气全失。可能很多时候,我们连面对自己不足的勇气都没有,再背上个“谎言家”的名头,这更是要了命了。

    然而,为了更好的自己,人总是需要以一种改变带来其它的改变。“活在当下”,却是颇趁我心。人生不是一根直线,人生是有诸多个刹那间的点连接而成。每个点就是一个当下。沉浸于每个当下即可,结果并不重要。我们要的是登山的过程,还是登顶的目标?就如我们永远无法预估未来会怎么样。只有把握每一个当下。

    从虚幻的过去和未来当中脱离出来,认认真真完成人生三大课题:工作、交友、爱。每个人都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又都在课题分离当中。不为认可欲求,接纳自我、关注他人、追求自由,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因与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ll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