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于10月4日参加了第24期由立丹创建的公益CK(死瞌)群,通过群体的力量,践行培养好习惯,40名来自各省的小伙伴,在30天培养一个习惯。其中,我们共读一本书-《如何改变习惯》,是由加拿大作家斯特科·扬所著的。
这次参群,我设定的一个习惯,即每天写阅读笔记,不少于500字。
截止目前,已到了第21天。
对照斯特科·扬的习惯形成四个阶段,我反思走过的前三个阶段。找出自己不足,提出改进方案,落实好下一步行动,进一步固化习惯。
一、启动阶段
这个阶段,做好计划,写下承诺,进行公布,有仪式感 。
自己读了CK群的制度要求,如阅读笔记每天打卡,打卡的内容、打卡的截止时间以及奖罚等,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足:仪式美好而庄重,在行动之前给予积极暗示。我没有按书中的要求,有一个正式的启动仪式。自己对这件事没有足够的重视 。设计的仪式包括写承诺书和向好友发布,承诺书有一定模式,内容包括执行时间、目标以及备注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并把承诺书可视化,在朋友圈中发布,接受大家的监督和鼓励。

二、30天内第一个阶段:前3天全速起跑期
前3天,我干劲十足,提早一天就写一篇阅读笔记,一方面尽早提交作业和打卡,另一方面多准备一篇稿件,应对当天有突发事件交不了稿件。
三、30天第二阶段,第4天-10天,疲惫放缓期
在这个阶段,正如作者写的“它异常艰难,也是大多数失败发生的阶段,最开始的动力和干劲已基本消失殆尽,执行计划的阻力却依然很大”。
我曾参加简书的日更活动,2次都失败。这次,我非常庆幸能进入CK群,感谢立丹的帮助和鼓励。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40人分成4组,我在健康组,小组长子瑜十分负责,除了值日生提醒,她每天下午都会提醒小伙伴打卡交作业,一天也没漏。
每天交作业,是我的第一要务。
在这个阶段,我遇到的困难,因为每天要写阅读笔记,前提是阅读,读完一本书我会用4-5天,为了能写出笔记,我提高的阅读量,每天阅读时间为2小时,再用1.5个小时写1000余字的笔记。而这些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早上写作是最好的安排。被外界打扰最少。但一星期有3天的早上,我要参加一个线上群近1小时的汇谈,每天晚上要到健身房练习一个小时的瑜珈。除去这些被占用的时间,我可支配时间是有限的。
我对难度预估的不准,到目前,我提交千字的阅读笔记,都比较晚。知道“初稿都是狗屎”的情况下,我也来不及充分修改。提交的文章质量不高。
这个不足,我希望有改进方法。一是快速进入写稿状态,提笔就写。二是预留半小时改稿的时间。
四、第10天-20天,过渡期
这个阶段,“开始逐渐适应新习惯,执行起来也变得没那么困难”,但也存在隐患,“人也容易忘记去坚持”。它将为最后10天“把习惯纳入生活,变成常态”打好基础。
我在这10天,做的好有两点:一是每天提交作业。二是写读书笔记时,不再摘抄大段的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话,去写感悟与收获。做的不好的,每天作业完成时间较晚。
改进的方法,早上写作,如遇到3天的早间汇谈,前一晚早睡,更早起床,保证有1小时写作,不把写作放在晚上。晚上应酬、健身等,不可控事件多。
五、第20天-30天,稳定期
这是30天计划最后一周,之前如按照正确的方法执行计划,这个阶段是最轻松的。需要不断强化。如果失败,需全部重新再来。
我现在正处在这个阶段,早晨写作,是一定要做到的,把它作为常态,也是我本阶段的要实现的目标。
这个阶段完成后,我还有个强烈的愿望,能继续在CK群里,与小伙伴们共同成长。
感恩创建人立丹、老师飞霞,监督员丹妮、小组长子瑜、点评官刘芳,以及群里的所有优秀的伙伴们,我每天都被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感染,大家用行动践行着:施比受更有福,利他就是最好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