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谈《傅雷家书》,我们谈什么
⑧第二、谈礼节。
⑨在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傅雷这样说:
⑩“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⑪不喜欢傅雷的人可能会说这父亲真是够啰嗦了,孩子远赴重洋,还脱离不了你的絮叨,真是够苦了。可是,傅聪是公派出国学习,他要展示的不仅是个人的才艺和能力,还有中国人的礼节!所以父亲提醒他凡事留心,再苛刻要求自己也不为过分。一个人,怎样才能让大家喜欢,才华横溢可以是一方面,但是他合乎礼仪的一举一动更让人赏心悦目。
⑫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这礼仪自然是任何时间地点都需要注意的。这是我和孩子们谈的第二点。
⑬第三、谈修养性情。
⑭在1954年12月15日傅聪的回信这样说:
⑮“诗词常在手边,我越读越爱它们,也越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中国的文明,那种境界,我没法在其他欧洲的艺术里面找到。中国人的浪漫,如李白、苏东坡、辛弃疾那种洒脱、飘逸,后主、纳兰那种真诚沉痛,秦观、欧阳的柔媚、含蓄、婉转等等。”
⑯傅聪曾在傅聪年少时极力培养他的古诗文阅读,希望他能在中国传统文学上有所领悟。一个人只有修养心性,净化心灵,才能使自己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也才能与音乐先贤的心灵相互感通,最终体会作品的灵魂,并通过演奏传达给听众,使其动容。
⑰修养性情,也可以是提升才华的一个有效手段。这是我和孩子们谈的第三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