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房间,发现小学的时候,几年级忘记了,应该没超过二年级,妈妈带到绍兴去玩,在鲁迅的纪念馆买的一本《鲁迅小说全集》。
那时候自己刚会写字,努力地写,想表达些什么,却扭扭歪歪还错了好几个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57658/36728d6796b62c2b.jpg)
后来长大了一点,发现可以读鲁迅。再大一点,喜欢读鲁迅,等到了大学的时候,还和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社团来研究鲁迅。
我也是胆很肥的。
可是刚刚随手翻阅了一下,发现以前的自己真的就明白吗?明白鲁迅吗?
今天开始,再读鲁迅。
很有趣的,也是值得思考的是:鲁迅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是第一篇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序还要采用文言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57658/350f39e86ed0e08e.jpg)
狂人日记序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这是不是有些不按套路出牌或难解呢?
按理说文言文是属于封建阶级的文化形态。 而先生为了展现这一代表封建势力的形态在当时社会的地位,有着很强大的受用,这也代表着封建势力的强大。 鲁迅采用这种文言文序和白话文正文的强烈对立,更有对社会的鞭笞力。
译文:
有兄弟俩人,现在隐去他们的名字,都是我在中学时的好朋友。已分别了多年,消息渐渐地断了。前几天偶然听说其中一位得了一场大病,刚好我回到故乡。便绕道去探访,却只是见到一位,他说病人是他的弟弟。他说劳烦你远道还来探访,但是他的病早已经痊愈,到某地去做(官)的候补了。说着他大笑,拿出两册日记来,说日记可以知道他病时候的样子,不妨将它送给一些旧友。便拿回来看过一遍,得知他得了一些“迫害狂”之类的症状。文字写得有些杂乱无章,还有很多荒唐的语言;也不标明日期,但是墨色字体不一样,知道了不是同一时间写的。里面也有一些联络人的姓名。今日摘取一篇,以便给医生们研究。日记中的语句错误,一个也不改了;只有人名虽然全部是村里的人,也不被世间的人所知道,无关大体,所以把名字就全部改了。至于书名,则是日记作者本人病好时题的,也不改动。七年四月二日记。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色。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