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最初我知道王小波这个名字是在一篇推文上发现的,那篇推文的名字至今我还记得《培养读书兴趣,从小黄书做起》,然后惊讶发现第一本推荐的小黄书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想想身为一个时不时就痛恨国民素质低,阅读量贫乏的社会主义好少年,我断然决然的买了这本小黄书,说实话,这本书的封面确实是黄色的。然后打开序言,发现是李银河女士所做,说在中国文学上找不到王小波的地位,因为王小波游离于主流价值体系之外,想想也是,在这样性教育缺乏的国度里面,怎么会容忍小黄书的存在呢。
在普世大众的眼中,王小波笔下的陈清扬和王二简直可以算是搞破鞋中的极品了。搞破鞋就搞破鞋吧,非得借用伟大的友谊,男欢女爱本身没什么错,但是你写的光明正大的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想想在文革那个时代,你不一心一意的去建设社会,却一股脑的为国家生孩子,你对得起毛主席对你的教诲吗?虽然说人在情和爱这方面控制力很差,尤其是在比较空闲时光,在面对赤身裸体的时候更不用说了,但是为了你的正义形象你也不能这样啊,你更不能将这些细节写入检查材料里面啊。虽然说陈清扬和王二都在自己那个充满自由,追求,解放,平等,理性的黄金时代中生活,但是不要忘了,还有许许多多人对你的注视呢,你怎么可以不符合大众的价值取向呢。
王小波这个人吧,喜欢三样东西:智慧,异性,有趣。他曾说过“如果无趣我宁愿去死”可是结果呢,我在前几天花了80块大洋去看了次王小波去世20周年纪念演讲访谈活动。(说实话,参加这次活动来回花了200多块大洋,这一下又得吃好久的土了,穷逼的人生伤不起啊。)在纪念活动中,杨早先生问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女士:小波有没有写过申请书,比如入团入党申请书什么的。李银河女士回答说:没有,他没有写过,当他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之后,我曾劝他写个申请书,再找两个推荐人争取进作协。王小波却说:作协有什么好进的,王朔都没有进。王小波可以说是挺悲催的一个人,初中的时候因为政治原因,没法继续读书了,想一想学习这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他都没法做了,他得多么郁闷,但不学习也不行啊,所以他就随意读,没法读国内的就读国外的,反正当时最优秀的作家都去当翻译了,当然不用担心书的质量问题了。
现在王小波虽然在主流的文化价值中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地位,很幸运的是,他的作品出现在高中与大学生的频率更高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读小黄书了,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去追求黄金时代还是在追求伟大的革命友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