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生理指标经常被忽视,却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那就是人体温度。
人体温度是反映我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疫情期间,我们时刻紧张自己的体温是否超过了37℃。然而,当体温下降至36℃左右,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它。
研究发现,体温的微小变化对免疫力有着显著的影响。日本医学博士石原结实在他的《36.5度决定健康》一书中指出,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会降低30%以上。而适度的体温升高,则能增强免疫力,帮助我们抵抗病毒。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体温低
意味着阳气不足。阳气,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它是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关键,阳气也是温度,也是免疫力。
小孩子作为纯阳之体,一发烧就多是高烧,但烧一退,就活蹦乱跳,什么事都没有,这是邪被赶走了。现在的小孩子一发烧,一点点的体温,往往会被采取退热措施,如服用退烧药、脑门上敷冰贴等,以降低体温。然而,这种措施真的是正确的么?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如过度节食、吃寒凉食物、穿衣少等,导致体温下降,这1℃的差异可能大大提高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的发生率。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1℃的差异。我们应该关注体温的变化,并通过调节饮食、加强锻炼、避免滥用空调、放松心态、缓解压力等方式,适当提升自己的体温,以提高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