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紧跟新课标,做重视审美的语文教育

紧跟新课标,做重视审美的语文教育

作者: 鶑鵅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09:18 被阅读5次

2018一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青岛十七中高一语文组在学习各位同行的基础上渐渐培养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紧跟新课标,做重视审美的语文教育,以美育人,求真求善。

一、团队发展和谐美

团队老师重视运动美、情感美、文化美。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前(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主席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强调身体是发展的载体。因此团队建设首先重视身体的健康。

昨天聆听了高一物理、化学、政治集备组长的经验介绍,三位老师都提到组内教师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高一语文集备组在过去的半年里,通力合作一起出题,一起教研,气氛十分融洽。毕彩霞、袁锦雯老师生有二孩,家庭负担重,但是从来没有为学生耽误一节课。

赵兴老师、毕彩霞老师2019年在湖北《快速阅读》上发表文章;张桂芝老师的彩铅画在青岛市教研会上展示;赵兴和曹春梅老师积极撰写下水文,张鹏老师写古体诗歌,袁锦雯老师带头申报校卓越教师课题,研究作文教学,组内拥有蓬勃的文化美。

二:学科研讨科学美

善思明辨 纲举目张——青岛17中2018级语文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

1.教学教研背景

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2.教师解读

新课改,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适应课改要求;为了使高一语文教学在有类、有序、有术中进行,高一语文教师计划在教学中强化以下四点: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素养达成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在阅读、体验和表达交流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多管齐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探索与学习

语文教学具体措施:5加1方案

1)学习习惯:课堂更重视引发思考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

2)悦读悦享:更加重视“整本书阅读”。并举办高一语文组2019年春天读书节

a.每个班开展经典朗诵激发2019校园诗会活动,在准备阶段利用海报和校园微信进行宣传,同时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

b.以厚植爱国情怀为总题目,每个班开展演讲比赛。

c.全年级举行一次读书讲座。

d.放假前以《边城》《老人与海》《活着》三本书为蓝本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探究。放寒假前语文组会就每本书给出一个相应的勾连全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新课标下进行旨在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读书活动,提高综合语言素养。如《活着》阅读问题:假如在小说的结尾,富贵向“我”阐明了自己为什么”活着“,富贵会怎么说?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为富贵写一段阐明”活着“意义的独白。(800字以上)

e.整本书阅读手抄报展

f.条件允许的话,组内推出一节整本书阅读或者群文阅读的研究课。

3)善思明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举办主题分享或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口才与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4)汉字书写:要以敬畏之心识记和书写规范的汉字。重视每一次书面作业的文字表达。落实汉字文化的训练,提升汉字文化的基本素养。每学期评选两次书法之星。

5)文言基础: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现代文单元穿插到文言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课改措施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整合原则。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

自由原则。课外摘抄每周一次,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重视过程。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运用智慧课堂的派的教学

总之,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5.教学工作安排

(1) 必修课

教材

(1)必修课三四册,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期中前完成第三册,期中后完成第四册。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5.作文教学

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书信体写作训练。

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提高学生考场作文完成速度,在6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880字左右的文章。

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本期拟做大作文8次,练笔10次。

6.教研工作

继续全员参与青岛十七中卓越教师计划中的“创新作文指导研究”(负责人:袁锦雯老师)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备课的核心是备学生。

三、落实新课标创新美

1.高一语文组将学生周记10万字,形成雅集。

2.赵兴、毕彩霞、袁锦雯、曹春梅为学生进行读书讲座。不仅在十七中空前,在青岛市教研组也是空前的。

四、学习陶教理念美

1.重拾小先生制。小先生制可以更好地解放儿童。在课堂上学生坐着记笔记,做习题的时候居多。当上小先生,他就要动脑子动手动口研究怎么让自己在同伴面前的讲课更加受欢迎。他不但要四处查找资料,还要做课件,外出进行访谈,讲课时遇到得意之处甚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小先生制把学生从凭几学书的死板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来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师生讲解知识。比如元宵节刚过,青岛十七中高一年级的学生楷皓就选择了汪曾祺先生的《故乡的元宵》进行散文鉴赏并推荐给同班同学,巧合的是平行班的乐楚同学选的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鉴赏并推送给师生。这两位同学在接受了做小先生,向同伴推荐散文这个任务以后,开动脑筋,搜索名家名篇。而且根据当时的时令,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现代作家描摹春节的绝佳作品。

在做小先生备课的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头脑、眼睛、手脚都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备课的时候书籍以及网络解放了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两个人在课件上不约而同地主动添加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春节传统文化元素,这使得他们演讲的内容思想与内容齐飞,口才与鉴赏一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不是学生自己寻找素材,而是完成老师的硬性规定,那么即便学生想到奉上名家名篇,也未必会涉及到春节风俗的介绍;即便涉及到春节风俗介绍,课件的制作也很难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去,即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难以做到像当下呈现的那样精致。因为严格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驱动自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受损。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没有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就做不了真正的小先生。所以小先生是被解放了的儿童,他们自主地进行新课标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研讨,获得最大程度的思想解放和才华的发挥。

小先生制可以让师生成为更好的自觉学习者。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当代有些学生知识面比先生更广,拥有的特长、技能比先生更专业,受过的教育比先生更优质。让学生做小先生,受益的不仅是其他学生还有先生自己。比如语文课介绍龙应台的散文,先生可能只读过《目送》,学生读过的篇目可能就比先生多,学生介绍龙应台的优秀作品里往往会有一些先生不知道不熟悉的篇目,所以请学生做小先生可以使师生同时获益。

小先生教别人,必得精心地备课。备课对小先生来说也是用教别人的方式来教自己。为了把问题讲清楚或者答复同伴的问题,充当小先生的学生不得不把讲解的内容研究得十分透彻,这是用教的法子学,也是用教别人的方式教自己。教师从学生那里学习,收获新的知识,教师做了自觉的学习者。学生即知即传人,也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者,师生时时处处事事相互学习,都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所以小先生制尽管是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我们当代社会依然有其存在的教育价值。广大师生在研究中运用,在运用中进一步进行研究,将书本上的教育理念,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实践。既然可以用,那么小先生制在当代教育体系中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2.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是教学方法。教师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实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3.以读兴校

建立“汇涓书话”,以读书讲座的方式面向社会,扩大学校的影响,优化生源。

总之,新高考,新课程,组内教师将紧跟新课标,坚持做重视审美的语文教育,以美育人,求真求善。

相关文章

  • 紧跟新课标,做重视审美的语文教育

    2018一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青岛十七中高一语文组在学习各位同行的基础上渐渐培养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紧跟新课标...

  • 关于文言文教学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所以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社...

  • 语文分享教学·38

    6.5陶冶——语文分享教学的生命乐园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

  • 有关“大单元”“大概念”“大情景”的新行动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大语文,成为新课标转移术语。 自从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以来,暑...

  • 新课标的关键在落实

    让语文教育的站位更高,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新课标的“站位”,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更高,视野更加开阔。这一...

  • 语文新课标

    语文新课标当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学习概念,叫做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仔细研读之后,我突然间发...

  • 学习感悟|守正创新 站稳讲台

    自2022新课标颁布以来,新课标的学习氛围如火如荼。温儒敏教授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吸收了过去...

  •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 《教育家》编辑部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

  • “情境”

    “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高频词。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

  • 第一章《把握治学方法》读书笔记

    一、新课标论及的‘语文教师’及‘语文教学’ 语文老师必须要研读《新课标》,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紧跟新课标,做重视审美的语文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bz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