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分量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22:25 被阅读1次

听说X大师要到某一个与自己的行当风马牛不相及的单位做一场学术报告,在错愕之余,甚是好奇,写下文字以纪念。

本“大师”之源,尚有漫长的历史。其本来是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瑜伽师地论》卷八二:"谓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后遂为僧人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尝谓罗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而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多元化分野的出现,大师又具有了新时代的意涵。不过,就普适性的认知看,在中国,起初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

很显然,大师的原初意思是带有敬重与礼赞的色彩与意味。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事物认知和评判标准的异化,大师原有单一的褒义色彩也因临时性借用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的多元,人们可以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而对其投之以不同的情感。不过,不论怎么改变,凡是能够以大师相称的,其自身肯定有过人之处。至于在哪些方面,只能取决于其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的特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国学大师,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大儒。人类的文明与文化因为有了他们穷经皓首的付出,而得以代代相传,径流不息。尽管他们是站在当下的立场回望历史,但以他们的博学与睿智可以在历史的典籍中鉴古知今,以观照后世。活在当下者正是有了这些大师艰辛的付出,在他们留存的文字中得以汲取精粹,得以少走很多弯路。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国学大师应多多益善。可是,纵观自民国后到现在,中国教育似乎真的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这是钱老在临终时掷地有声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从大师的宽度与厚度看,他们在某一个方面绝对是翘楚。因为他们的存在,该领域从不至于荒芜,才在世界舞台上有话语权,从刘文典、陈寅恪、章太炎、冯友兰到王国维、赵元任、钱钟书、南怀瑾、季羡林,有了他们甲骨文、梵文、巴利文等天书般的文字才能从奥古走向浅显。社会性的大师们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自然科学世界由于理工大神们的奇思妙想与焚膏继晷,硬生生把一穷二白荒芜的国防科技领域变得有了生气,有了活力,而且日渐在世界舞台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当然,各行各业经过特殊年代的积蓄,都涌现了大批的领军人物。只不过有的默默无闻地以坐冷板凳的精神在自己的园地中精耕细作,用艰辛的付出服务着社会和人类。

可是,当时间长河流到现代,文明的多元化界定,让传统的估定事物的标准失去了应用的价值。这样,原本单一的、稀缺的东西由于有了新的标准的分量也就变得丰富多元起来。就大师而言,各种名号的大师似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江南北。风水大师、相面大师、气功大师、特异大师等新型门类的出现,让原本就诡谲云涌的世界变得更加不可捉摸起来。放眼当下,身处出名当趁早的时代,很多人借助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为自己涂脂抹粉,经过精心包装之后,即使是丑小鸭也会摇身一变成为金凤凰。有的人可能算得上术业有专攻之人,但不论从学识,胸襟和人生境界上距离大师尚有一段路程。因为在一定范围小有名气,所以就尽可能地抓住各种机会,借助各种平台兜售自己,推销自己。即使是陈芝麻烂谷子的老生常谈的东西,经过精心打磨,再通过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云天雾地的神白话,就可能制造一时的轰动效应。于是,有了粉丝,再经过受众的渲染鼓噪,四海美名扬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大师也就应运而生了。

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各行各业都应该有大师级的人物独当一面,这样行业发展的定位和视野才不至于狭隘和逼仄。而现实世界大师的鱼龙混杂让公众双眼迷乱、双耳失灵,这种真假难辨的大师四处的招摇撞骗,不仅让大师原有的神圣失去了色度,也让公众对大师的敬畏之心慢慢失去了分量。如果不是大师,就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在自己的职业领地干自己的分内之事,像江湖郎中把四处售卖自己,即使可以得到暂时的喝彩一片,经过时间的淘洗,极可能只剩下沉渣。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处理好高调与低调的关系,即使不是大师,也会博得世人的敬仰;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世界,想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以扬名立万,极可能会事与愿违。

大师不是写着脸上,也不是说在嘴上,而是付诸行动,以自己的行动给事业,给社会创造价值,泽被当世,荫庇后来。这样只有,才无愧于大师的称谓。希望这个世界多一些真材实料、名副其实的大师,少一些夸夸其谈、满嘴跑马的假名士。这样,社会才会风清月明,世情才不至于被俗气、戾气充斥。陈士同

相关文章

  • 大师的分量

    听说X大师要到某一个与自己的行当风马牛不相及的单位做一场学术报告,在错愕之余,甚是好奇,写下文字以纪念。 本“大师...

  • 分量

    我想 在他乡遇见一个 很像曾经朋友的人 是件很颤动心弦的事 也能让你知道 那个人在你心中 还有多少份量 我很庆...

  • 分量

    布料的“分量”显得格外重要。是正好“穿”在身体上,还是正好贴合在身体上,还是脱离开身体微微摇曳着?

  • 分量

    大师曾跟我说过,凡事,有因有果。 我就在想,自己的眼睛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到底是啥原因? 报应? 总得有个因吧? 想...

  • 分量

    昨天做牛扎糖失败了两次,今天又准备挑战。别人告诉我做牛扎糖,那个材料的分量一定要分配好,如果该多的不多,该少的不少...

  • 分量

    从一个人对你倾听的程度,你可以分得清他对你的态度。 听一分,做一分,是本分。 听一分,做半分,是态度。 听一分,做...

  • 分量

    用紧绷的双臂 却抱不起你 明明你是一根羽毛 却重的像个星球 ——游舍 ——2019.1.14

  • 分量

    昨天阴历生日,今天阳历生日,真正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的,大概只有自己的老妈吧。 其实从来不觉得自己这个年纪应该过什么...

  • 分量

    你是不是也听部分顾客这样吐槽过,“这么点东西就要xxx多钱?你这东西也太贵了吧?”“100g嗯2两就要xxx钱,1...

  • 孩子的分量

    当爱和情令利至“婚”时,孩子就自然而然地降生了。这时,孩子的分量重断天平,是宝贝,心肝,宠爱,中心,享受,幸福和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师的分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fl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