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老师分享的是学佛的发心,自己内心深处到底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念头,一定要有觉知自己的能力,才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自己,不管什么样的念头背后的真相都是真实存在的,有觉知的活着才能活在当下,不需要感受外在,就感受那个好与不好的自己,不要用自己的道德尺度评判任何事非,包括内心深处的自己,就让他安静的出现,安静的消灭,你会发现你的格局有所提升,你不再因为外在的小事而动摇,或喜或悲,或疲惫或亢奋,那都不是真实的你,你是一个冷暖自知的人。
修行人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发心。如果你发心想升官发财,想万事如意,说明你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摆脱自我的观念,一切围着自己转,破不了这个“我执”,你修行就不如法,就没有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怎样理解这个发心呢?简单地说,就是发展什么样的心理。在我们内心,各种心念此起彼伏。这是代表过去的累积,同时也在影响你未来的生命走向。可以说,你有什么样的心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导向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你有什么样的心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
路在哪里?生命的道路,就在当下的起心动念。所以,对于心的认识、选择和发展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来说,发心,就是对心灵发展作出智慧的选择。
当我们深刻认识到轮回本质是痛苦地,认识到痛苦的根源就在于这个“自我”的执着,认识到我们自己的凡夫心是错误的,你就会深信,如果不解决自己这颗凡夫心,麻烦和痛苦就没有尽头。
怎样解决?必须选择出离心,摆脱由迷惑烦恼形成的轮回心理。
进一步,还要选择和发展菩提心,建立利他的悲愿。这是弱化我执、改变自我中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成就慈悲不可或缺的。本着这样的愿心,我们要在行禅过程中,观想自己正带领六道一切众生走向觉醒。
同时按住当下,通过对专注的训练,培养觉知力和观照力,这是开启空性智慧的前提。这样的话,经行不仅可以长养世俗菩提心,还能导向胜义菩提心。
何去何从?就在每个当下
凡夫心就是一大堆混乱情绪,加上一大堆错误想法。这些情绪和想法,代表着以无明为基础的生命积累。
所谓无明,就是不知不觉。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观念不知不觉,对念头的来去变化不知不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制造了种种妄想、烦恼、业力,形成轮回的瀑流。在这无尽的瀑流中,我们被裹挟着,对生死不能自主,对命运无计可施。
何去何从?通过修学,我们看到轮回的本质是痛苦,如果不从中出离,烦恼是没有止境的。
怎样走出轮回?在我们生命中,本来具有明的力量,觉醒的力量,解脱的力量。这种力量不在别处,就是自家宝藏,关键是从每个当下去开启。所以我们要把心带回当下,带回我们目前的觉知之中,以专注代替散乱,以觉知代替不觉。
在没有落入情绪、妄想时,我们就能明了地觉知一切,觉知天地,觉知阳光,觉知行走的每个动作,但不带任何分别,更没有丝毫粘著。
觉知天地,觉知阳光,让自己芬芳
修行就是在不断地重复正确
经行的目的,是训练我们的心,把心带回觉醒家园。
我们平时的心都在自由散漫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很多妄想、情绪,日积月累,成为串习。如果不想被串习左右,就要通过训练,让心不再落入昏沉,也不再落入散乱和掉举,而是在安住中保有一种了了明知。因为看清,才能念起不随。
每一天的经行,都是在重复正确,否则的话,我们即使了解自己的心,还是难以战胜串习。因为串习来自生生世世的积累,有着巨大的惯性。只有持之以恒的训练,使观照力不断增强,才能引领我们走出轮回,回归觉醒家园。
实践佛法,找到回家的路
修行就是要找到回家的路
修行的关键是有正确的方法,就像是我们回家,必须找到回家的路。其实,觉醒的家并不远,只是因为我们不认识了,千百劫以来,被无明障碍了,因此总是在走错,才使这条路变得遥不可及。
学佛,就是找到了回家的方向,就要付诸行动和实践,不断熟悉,一定能感觉到,生命内在的觉醒力量正在开启。
觉悟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就会明白所有外在的人、事、物和世间成就都是虚幻无常的,唯有心灵的提升和内心的成就才是生命可依靠的。
回家的路必然是阳光的
唯有自己修行的功德会生生世世伴随自己,或许在轮回中我们会迷失,但我们不能忘记找回自己。珍惜我们短暂的生命,放下对自我得失的执着,积极地面对人生、把握人生、超越人生。
每个人的生命都拥有无限潜能的智慧,每个人的心量都具备包容虚空的慈悲,当我们开启生命的潜能,打开心量的包容,就能完成生命的价值与成就。生命不是肉体的存没,而是德行的永恒,自性的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