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币乎团队的一封信

作者: 拼图区块链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6:31 被阅读42次

    写给币乎团队的一封信

    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币乎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调整和变革,这些变革的背后其实是激励制度内在缺陷所引起社区内部一系列连锁反应,作为币乎的参与者,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洞见,希望对币乎社区有一些帮助。

    社区的本质是什么?

    社区的本质是:帮助用户生产内容和交互的工具型产品。对于所有优质的UGC社区而言,都是在激励用户持续产出原创优质的内容。由于KEY的引入,新的激励制度不仅仅改币乎的社群生态环境,更为重要的是,KEY彻底改变了用户阅读和使用习惯,包含以下现象:

    1、用户在一篇文章停留的时间过短,直接点开文章,刷到最下面,点个赞,然后匆匆翻一下文章内容。

    2、大量有关如何寻找、高效点赞的文章出现,“点赞比好文更重要”

    3、评论区充斥着大量刷赞行为,很多大咖的日常生活文章长期占据首页

    首先从内容的各个维度来比较一下知乎与币乎的各项参数:

    成功的社群,一定是赢在对人性的把握。比较知乎和币乎两个内容生产平台,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没有币乎的官方数据支撑,但通过观察周边币乎衍生业态以及用户的行为习惯,从而总结出以下几个潜在趋势:

    1、有效内容生产门槛趋向于从高到中等 (翻阅一下目前优秀内容作者的文章)

    2、内容的复用性趋向越来越低

    3、优质作者的激励力度越来越高

    币乎的白皮书一再强调,激励制度的核心思想是“激励相容”,对于“激励相容”的解释是:用户对平台的各类贡献都将以不同形式获得回报,以鼓励更多正向行为,形成良性循。因此,这里的“容”我个人的理解是用户和整个币乎生态体系的相容

    下图示意了传统UGC内容平台的商业闭环方式,作为基数最为庞大的话题参与者和阅读传播者是真正为平台创造价值或者消费的人并没有参与到分配制度当中。平台与用户的关系是卖方与买方的关系,用户与大咖的关系是阶级附属关系。 

    分配制度与生产关系的不对称,是导致UGC内容平台矛盾的主要原因。

    生产关系决定了:

    1、社群的分配制度

    2、社群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UGC用户没有参与到分配制度当中来,或者说参与的并不彻底,用户与平台的并不存在利益的绑定。换句话说,正是由于用户没有绑定到利益体系中,用户可以更加客观理性的做出决策。好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沉淀自然被筛选出来。

    “KEY”是对传统UGC生产关系的颠覆。用户成为了社区分配制度中的收益者,原本作为市场里面的裁判,现在却也成了运动员,角色的转变诱导用户作出非正向的决策。原本可能花10分钟看完一篇文章都未必会点赞的文章,现在只想更快、更有效率的给大咖点赞,这种现象已经背离了币乎团队设计“KEY”的初衷。举个例子:

    这里晒出这篇文章并没有任何黑金马老师的意思,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更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而且需要长期保证自己文章的质量和更新的频率。然而,高质量和高频率本身就是相悖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咖的文章内容也开始灌水了。

    一篇寻找好作者的帖子,硬生生被顶到了前列。类似的案例就不一一举例,其核心想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户对于什么是好文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分配制度的改变,迫使用户决策行为从的“利他主义”原则变为了现在的“利己主义”原则。由于原则和立场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导致用户做决策更加冲动和非理性,这才是影响产出优质原创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用户非正向的行为激励必然会影响内容创作者产出内容的方式,原本市场的反馈是筛选优质文章最好的方式,但由于优秀内容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的转变,市场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定位需要重新被审视。

    谁来监督或者谁来保证优质文章的产出呢,如果不是用户,那又能是谁呢?

    成功的社群,一定是赢在对人性的把握。我相信币乎的团队应该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激励用户做出有利于社区的正向行为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这与币乎“激励想容”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人性是物性的绽放,克制和正确的引导是KEY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苏江同学:激励不当,适得其反~
      • 官小波:观点表达的很清晰,任何一次创新都在经历重构,也需要大量的试错,一个优秀的产品一定是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相信后台的数据会很好的呈现!多维度的后台数据,点击率、浏览时间、用户的评论,让分享者变成收益者,这个初发点是好,只看点赞显然不是好的评判标准。

      本文标题:写给币乎团队的一封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i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