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历史
历史能臣如何在官场夹缝中保全自己

历史能臣如何在官场夹缝中保全自己

作者: 灵心智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15:48 被阅读47次

    历史上的能人不少,但做高官又能最终保全自己的能人不多。许多能臣在历史舞台上大展拳脚过,闪亮绽放过,后来却因各种原由悲惨陨落了。

    古代官场的凶险,突出体现在三方面:

    1、皇帝的疑心和不信任,比如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就断送在功高震主、让皇帝起疑上。

    2、不同政见和利益派系的斗争,比如战国时期改革家商鞅在秦孝公逝世后被五马分尸。

    3、奸臣小人的阴险设计陷害,比如秦朝统一功臣李斯就死于奸臣赵高的设计迫害。

    韩 信

    古代官场有特定的游戏规则,那些最终能保全自己的能臣,从今天去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超然权力,大度忍让

    唐代军事家郭子仪一生战功卓著,但他对于皇帝的封赐,表现得极为谦恭,能推则推,能让则让。代宗初年,皇帝赐他为太尉,官居三公之首,郭子仪坚辞不受;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为尚书令,郭子仪再三推辞,仍未接受。身在官场之中,超然权力之外。当年大奸臣鱼朝恩由于政见原因,暗地里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这在讲究忠孝的封建时代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但郭子仪泣泪遥拜老父之后,放下了这件事,继续打他的仗,以致让大奸臣鱼朝恩也因此心生感激。

    点评:郭子仪的超然权力之外让皇帝难起疑心,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容忍奸臣的挑衅,让在外征战的郭子仪避免了在皇帝身边树劲敌、留隐患,一时忍让虽痛苦,却保全了大局。

    郭子仪

    2、削减实力,令上放心

    清朝的中兴之臣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势力发展到令朝廷不安的程度,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主动解散了一部分自己赖以创造功名的军队,并把战功卓著的弟弟放回老家侍奉老人。表示自己只是想为朝廷分解忧愁,没有任何拥兵自重、拥兵做大的想法,让老佛爷放了心,也有了他继续当大官的条件。

    点评:曾国藩的远见和自知之明确实令人佩服,古往今来没几人能做到像他这样在权势高峰时仍保持清醒,主动削减实力,让皇室放心,这是种在复杂环境中保全自己、谋求长远的大智慧。

    曾国藩

    3、不恋权力,适时淡出

    张良与韩信是大汉王朝数一数二的功臣,汉高祖刘邦曾当着百官明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率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功劳最大的张良请封为领地最小的留侯,而且天下刚一太平,他就抱病实际是装病不出家门,也不与过去的同事相往来,潜心于故纸堆中,以研究整理各类兵书兵法为乐事,结果刘邦明了其心意,不再过多地关注他的存在,使之得以安度晚年。反观韩信,一直舍不下自己的功劳、能力和对权力的眷恋,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点评: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在皇帝打江山用人之际,自然不拘小节、倚重人才,江山稳固后,有些人才也就不合时宜了。这点张良看得很清楚,所以功成名就后选择淡出官场,最终保全了自己。韩信却没有领悟到这点,确实可惜。

    范 蠡

    4、果断离开,归隐江湖

    春秋末年的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了20余年的时间,灭掉了吴国,成就一时霸业。功成名就之后,勾践说要与他“共享越国”。但范蠡出于对勾践的了解,果断地不辞而别,携带家眷私属和财宝珠玉,开始了理财生涯。最后定居今天山东的定陶,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大富翁。

    点评:范蠡果然是一位智者,能辅佐越王成就霸业,也能激流勇退转向财富生涯。明察形势,可进可退,主动选择,这种境界历史上确实极少见,也让他自己获得了身心保全和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能臣如何在官场夹缝中保全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iz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