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272731/1ee4cd2afd6a75ab.jpg)
当蒋坤元蒋老师的一百贝专栏第4次选中我的文章《一朵青莲开不得》的时候,我很感动。有一种声音它在不停的诉说,它在不停的贪嗔,它在不停的奢求,它把这一切都化作宁静,它把这一切都化为孤独,有的人,只能专注,即使努力没有结果。
感谢蒋老师鼓励我,我很幸运,我的文字能被更多人阅读。重要的是,我还拥有一本这个默默帮助我的简书红人蒋老师的书《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于是尽管我正在阅读《渴望生活》,还是让自己间隙阅读另一本书。
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我买了一本“认识”的作家的书,所幸我写的文章他还能看到,也不知自己是否对他的文字进行了正确的诠释,羞愧的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我收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封面吸引住了。我要学会谦卑,把自己深深的埋入黑暗中,再经过漫长的时间发芽,终会开出美丽的花。当我把图片拍到微信里的时候,一个大学最好的闺蜜也买了这本书,还说,她想买《四十正青春》。原来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尤其是在被难得的一两个人认可之后,我也很开心,别人分享给我的书单,让我省去很多选书的时间。
打开它,这是一个真实而坦诚的农民的儿子,苏州乡土文学代表,企业家中笔耕不停的作家,作家中乐善好施的企业家。写作路上,蒋坤元的作品以朴素简洁的风格,真实的描绘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并把他们化作向前的力量,受到万千读者的追捧,作品20多篇被设计为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万字。
有人把他的文字和瓦尔登湖并列,就是这种比喻让我欣喜若狂,梭罗是我的希望,到如今,只要是梭罗的作品,我都想收藏。
读着他,进一步读懂创业的不易,也懂得蒋老师愿意帮助弱小的原因。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个弱小者,都曾年轻,都曾一无所有,都曾看着别人拥有的东西心生羡慕。只是有的人,终其一生只能羡慕。而有的人,他们会怀揣着梦想上路,最终靠自己的双手,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蒋老师在《就做一个跑步者》中说,当他步行的时候,就是打工的时候,那种对步行者的赞美,对财富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读来另有一番滋味。
你不羡慕那些疾驰的大车小车/而他们扬起的灰尘惊扰了你/在弥漫故乡与水泥混杂的路上/你绝非是一颗孤独的树
此时有风从双肩掠过/你走的更快/我想起了茫茫沙漠中的一只骆驼/于是我就听到了你的脚步
你总是这样走在路上/你没有发现/我跟在你的后面已经很久很久了
人生就是如此,一开始只能用双脚行走,痛苦于行走的艰辛,不满足于行走的速度,才会渴望寻找更快更好的代步工具。就是这种希望,让人进步。
原来蒋老师在蛇皮厂做出纳的日子,令他终身难忘,那个蛇农老板总欺负人。有一次,他和蛇农老板去一家单位收款,人家在饭店摆酒招待他们,他刚在饭桌前坐下,蛇龙老板轻蔑的一笑,手指着他说:“我们都是老板,饭桌上轮不到你。”
身体力行的老板,一直是我崇拜的。蒋老师在他的《起步》中写道:当他2002年开始创业的时候,租了一间不到100平米的小屋。自己当起油漆工,把墙面刷的白白亮亮。当他把三台冲压机安置在小屋里的时候,听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担心小屋上面的瓦片会掉下来,担心房屋会倒塌。在那段时间,他学会了做冲床,学会了做仪表车床。
因为被埋在黑暗中,因为和泥土作伴,所以学会谦卑,所以更懂得底层人民的疾苦,才能写出那些淳朴的乡土文学,才被誉为作家中乐善好施的企业家。
《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这是一本只有198页的小书,方便携带。书中每一篇文章都不长,空闲随便翻阅一篇随时阅读,都能有所收获。这是一本值得我收藏一生的书,我很幸运,能读到这样的文字。而这个作家,就在我们身边,他在简书中写了快150万字,所幸他还能看到我的书评。
我想蒋老师是幸运的:拥有15平米书房;点滴累积,拥有1万藏书;看到书架上摆上了第一本自己写的书;看到书架上摆上几十本自己的书;看到更多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燃起了一个个文学的梦想;看到写作小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响彻在每一个角落。
感谢简书,让我有一个灵魂寄存的空间,还可以认识优秀的作家,还能手捧着他的文字阅读。
世界不拒绝你的声音,想到我的微信和QQ个性签名: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一直伴随着我。
用蒋老师的一首小诗结束《听自己的声音》:
听海的声音/海在哪里
水声如歌/浪花的后面是什么颜色/可能有些苍白/我们听过了/便是沉默
把我从黎明中吵醒/到我的心里来呼唤/但我不能放歌/就这样悄悄的/把心儿放牧。
听自己的声音/我能找回一个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