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媳妇给格格买了些彩色的画笔,格格很是喜欢。
自打买回来以后,格格就一个人趴在桌子在画纸上乱画。小女孩嘛,对这些新鲜的小玩意总是会感兴趣一些。她趴在桌子上画了一会,可能还不是很过瘾。开始把画笔伸向了弟弟平时爬的白色垫子上,妈妈起初只是说了她两句,她没听,继续在上面乱画,这下,彻底把妈妈惹毛了。妈妈一把,把她的画笔都夺了过来,没收了。
看见自己的新玩具被妈妈拿走,格格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妈妈就很生气地跟她说,不能在垫子上画,否则不给玩。
格格当时只知道自己的玩具被妈妈夺走了,就一个劲地哭啊,一直哭,哭得那叫一个委屈,让人听了都不落忍。但媳妇听了继续不为所动,坚定地要求格格只能在画纸上画,而不能在其它地方画。我当时在想,如果格格长大了有李诞的口才,不知道会不会像李诞吐槽他的爸爸一样,去吐槽她的妈妈法西斯。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十几分钟。妈妈在教育孩子嘛,我在一旁也不好说什么。
2
事后,我和媳妇聊起这个事。
我就劝媳妇说,没必要为了这些事跟孩子生那么大的气,这都是一些小事。
我因为工作经常工作在外的缘故,主要是媳妇在家带娃。带娃是个苦力活,媳妇注意力、精力都付出巨大,有时还睡眠不好,常常一天下来都是精疲力尽的。因此情绪波动较大,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对孩子生气,比如孩子不穿鞋子或者袜子在屋子乱走。
如果经常性地为这些小事生气,是一件很令人疲倦的事,很消耗能量,没必要。
为什么说小孩子用画笔到处涂鸦是件小事呢?把画笔画在垫子上、墙上不是脏么,不好看、且难以清洗。这听起来是不好接受的。但仔细想想,脏了把牆刷刷便可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从操作层面上看,也不容易做到通过一两次教育让孩子不乱涂鸦。你看,在我们认识的小孩子家里墙上,就很少有没有孩子的涂鸦作品的。
我继续劝媳妇说,我们可以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不要乱画。我们不鼓励她在墙上乱画,如果实在不想她乱画,买个大一点的画板也是可以的。但如果她画了,也没必要那么生气。
3
媳妇对待格格乱涂鸦的教育方式,是个很典型的东方家庭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常常会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鉴于我媳妇也会看到这篇文章,这里要特此声明一句,我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有多么不好。
但相比较而言,西方父母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要开明得多。如果是西方的父母下班回来,看见自己孩子在墙上涂鸦,把墙画得一片乱糟糟的。他们可能会说:“呀,宝贝,你画的这朵花真漂亮!”。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见这样的一则视频,一个很漂亮的西方小女孩,在下雨过后,对自己家门前的小水坑很感兴趣。路过的时候,快乐地在上面踩来踩去,结果自然是一身脏兮兮的回了家。这种情况,如果是在中国,那少不了会挨顿揍。但小女孩回到家,并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母亲只是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脏兮兮的。听了孩子跟她解释后,妈妈就带着爸爸还有孩子的哥哥,穿着小雨衣,一家人快乐地在小水坑上面玩耍起来了。
这一幕,后来我在陪女儿看动画片《小猪佩奇》的时候也看到过。
4
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有相关的研究显示,在东方式的教育模式,强势的父母亲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屈从他人,没有主见,即便孩子步入社会后也常常因为不够自信而无法表现自我,因此发展会受到限制。而西式的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孩子,性格更为自由,对新事物更勇于追求探索。
人的性格形成和这种教育方式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我没有研究和求证过。
就我而言,我是更偏向于后者。因为,在看《小猪佩奇》那一幕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如果小时候爸爸妈妈也能这样陪我玩,那该有多开心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