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女儿这样形容,像被偷窥了潜伏着的秘密一样,惊讶与窘迫努力在微笑中掩饰,幸亏只是睡前的畅聊,没有光,只有声音。
祺分享了一个故事:父子俩一起出门,约定时间在某个地方碰头后一起回家,期间儿子因突发事件而没有准时到达,父亲问儿子为什么迟到,儿子因为害怕父亲生气而没有说出真实,而父亲也因此无论儿子怎么恳请都不愿意搭他的车回家,而选择默默一个人行走。儿子无比内疚,因为他知道父亲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在惩罚他的谎言……
祺阐述了一个后果:乍一听,感觉这个故事里父亲的行为并不为过,看似在教育孩子,实则是蹂躏孩子的个性。这是很多家长的常态,总是利用孩子内心滋生的内疚感达成他们的目的,使得孩子最后乖乖就范。你知道吗?过度利用孩子的内疚感的后果就是这个孩子一直在内疚感里徘徊,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世就生怕会让他人生气,按部就班,唯唯诺诺,永远找不到内心真实的自己。
祺表达了一个心愿: 在我的心里,对内疚感利用者很反感,甚至可以说讨厌,用所谓的正确不断伤害着孩子的善良和单纯。无论遇到什么事件,我希望家长就事论事不要长篇说教,甚至宁愿打骂一顿,简单的告诉孩子错就是错了,不要过度的让孩子在自责和内疚中自省,这样会扭曲他的人格。如果我是那个儿子,我希望父亲痛快的骂我一顿,而不是无声的拂袖而去。
突然想起很久前为是否继续学习《新概念3》的那次对话:
她:“你说要不要去学呢?”,
我:“随便你,你自己看着办。”
她:“你说要不要去学呢?”
我:“没关系,如果你不想去,我去跟叔叔打个招呼就好了。”
她:“算了,不要了,那就去吧”
我:“别啊,可不要强迫自己违心去做,学习可是自己的事情。”
…………在支支吾吾的犹豫中,虽然最后决定不去,但确实我希望她能坚持学下去。之后,再回忆,祺说那是妈妈的一贯伎俩,不强迫自己去做,但是会让自己产生不做就不好的内疚感,然后在自责中决定还是去跟随着做。
应该承认,在某个时刻我就是个内疚感利用者,并且相当擅长。但,我愿意被女儿唤醒,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妥。
为时不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