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群里看到张截图,一位西安市民,给本市现任市委书记的一条网络留言。
留言内容中,以自家孩子某次数学成绩举例,表达了作为一位学生家长,对本市某中学教学质量的担忧。
截图如下,部分内容做了打码处理。

自己从教这么多年,带过学渣,也带过不少学霸,期间自然免不了跟家长们的沟通交流。
完全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
家长们真的很不容易。
但换位思考,你让市委书记怎么办?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大一部分是由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准,和招生时的生源质量决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您家孩子就读的学校里,任课老师不给力、学习氛围也不好?
那些好老师和优秀学生都去哪了?
良禽都知道择木而栖,那么人往高处走,更是无可厚非。学生和家长们,心底都清楚这点。
就拿自己教过的某位学生举例吧,该同学就读于本市一所不入流中学的高三年级,既勤奋又努力。
作为文科生,在高三一整年的数次模考中,总分排名没掉出过年级前5。高考时本计划考本地一所一本优质综合性大学,结果成绩出来后,只压了一本线几分,危险飘过。
本着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原则,该同学后来无奈就读了一所二本学校。
注意,该同学平时学习挺努力,总分排名一直保持在年级前5,高考时各科发挥也正常。
就这,高考时总分也才刚飘过一本线。

自己这学期带的学生中,还有一位就读于西安“五大名校”之一的女同学。
能从残酷的中考竞争中厮杀出来,进入名校高中的孩子,各科基础都非常好。
不了解这点的外地家长朋友们,可以搜索下西安中考普高线和录取比例。
前阵子不是碑林区统考嘛,该同学依旧平稳发挥,满分120分的英语试卷,考了117。
试卷一发下来,就被老师们拿去给其他同学传阅,我自己也没第一时间看到原卷。
一细问才知道,原来该同学从小一路就是学霸人设走过来的。
实力上悬殊的差异,就是这么赤裸,且直白。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于学生和家长们,这句话同样成立。
初高中文化课的学习,真的还远没到需要比拼智商的程度,孩子们比的,就是平时的点滴努力和坚持。
而这,又与家长们平时在孩子教育上的重视度,和在金钱及时间上的投入多少,直接正相关。

眼下,经济大环境不好,钱比过去难赚多了。同时,学历的贬值速度,依旧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
再把眼光落回到西安市的具体环境中,小升初取消摇号,开始全凭实力;中考难度不断加码,职高5:5的分流趋势势不可挡。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升学考试中,以往的一些捷径和弯道,开始逐渐被堵死,孩子们要顺利往前冲,只能适应游戏规则。
谁不知道素质教育很美好?
谁不知道熬夜学习伤身体?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可在志愿填报时,凭的依旧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
据外地的教师朋友讲,深圳高中的升学率,现在已经低到了40%多。相比深圳,西安5:5的职高比例,感觉已经温和了很多。
自家孩子就读的学校氛围不好,教学质量也不行,就一味妄想着期待政府,能把学校转变成“令人民满意”的学校。
凭什么?
再说的直白点,减负是国家的事,而教育是自家的事。
作为家长,你为孩子在教育上又付出投入了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