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五)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五)

作者: 曲奇小溪 | 来源:发表于2022-03-14 22:03 被阅读0次

能力弱者极易分心,他们必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才能学习,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心神不宁;他们总是忍不住想做些更有趣的事情。能力强者正好相反,他们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而且,随时随地能进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状态。

沉浸能力强的人时常处于支配层,沉浸能力弱的人时常处于被支配层。

变得聪明的正确方法: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感知精度就越高,精力越集中。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变聪明的秘诀: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会大概率出现。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在《心流》一书中提到一个模型: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

学习到这部分内容,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

就拿现在的写作来说吧,我开始就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每天要写500字或1000字。我给自己的要求只是稍稍超过日更的基本要求100字,每天完成300字。

起初我写日更的时候,写的许多内容都是自己,对于生活的一些认识和见解。要求把一件事有逻辑地说清楚,这样,既达到了日更的要求,又有一定的难度,在坚持中不会感觉乏味。于是,从100天坚持到500天,现在写到了1000多天。

有时,难度太大,会让人容易望而生畏;太容易完成时,又会感觉没有挑战,失去兴趣。

学习上,要像作者所说的去做“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也就是说,不是对标那些优秀生去比拼,让自己感觉非常失败,失去努力的信心。而是在自己目前的基础上,一点点地进步。

还有一点,以前我的学习不好,多年来,我一直不知道原因。今天,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一个原因,不专注。比如,我经常听着音乐玩游戏,就是常常要练习分心,我很少能做到身心合一地去做一件事。这也造成了一件事,别人说我的时候,我当时反应不上来,回去后想起来就心里感觉憋屈。其实,就是总是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不能集中精力,所以,遇到急事无法及时给予反应。

因此,今后,我还真得时时练习让自己的神在的状态。

相关文章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五)

    能力弱者极易分心,他们必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才能学习,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心神不宁;他们总是忍不住想做些更有趣的...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六)

    第五章 学习——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深度沉浸并非刻意练习,核心在于难易的匹配度。 学霸父亲的两条教育经验:一是像对...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四)

    第一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电视;一边跑步,一边听...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七)

    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是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人的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被动学习:听讲、阅读、视听、演示,...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一)

    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第一章 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三重大脑,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脑也在不断地进化。 (...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二)

    第二节 焦虑的根源 对于学习而言,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第三节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缺乏耐...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八)

    处于认知圈边缘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需求贴合得最紧密,因此,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触动,并与我们现有的知识进行关联。 知识...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九)

    第五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自律来自于自制力,其实不然。 比如,我们现在许多人起...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十)

    第五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知识 有研究证明,在一定的提前下,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降低人的心智带宽。 所...

  • 《认知觉醒》深度解读(十一)

    第五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 最低的成长之道 早起 作者四年早起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深度解读(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os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