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鲁国人,他看见世人行礼,繁文缛节太盛,觉得礼的本原,未必如此。所以就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呢?”
“大哉问!”孔子赞叹说,你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看来是正问到了孔子想说的。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易”,是熟练的意思。依礼节而言,与其奢侈繁复,不如节俭朴素。就葬礼而言,与其程序熟练,不如哀痛惨怛。
饮食之礼,最初只是有碗盛饭喝酒就是了,这是本质。后来设置种种食具酒器规制,制定揖让周旋之礼,这是礼仪。但请客吃饭,搞得礼文太盛、规矩太多,最后饭不仅没吃好,甚至没吃饱,还吃得很累,那礼的本质都不见了,不如简单一点。
居丧之礼,最初只是伤痛哭泣、思慕悲哀而已,这是本质。后来制定捶胸顿足的程序、披麻戴孝的规矩,这是礼,是仪式。但如果搞得程序熟练完美,心中却没有哀痛思慕,那还不如没什么仪式,只是痛哭,那虽然不合于礼,却有真情实意。
这和上文是说一个事,“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心中没有感情,就都是虚文缛节,本质不存,形式有何意义?
孔子此言,是针对当时鲁国的风气。大家拼命追求繁复的礼仪,追求盛大的排场,却忘了初心,忘了本质。而我们今天则相反,几十年没讲过礼了,礼仪不是太繁复,而是都没了。人人都比较粗鲁,少数出类拔萃还有点礼仪的,也还有些粗糙。
悟:借题发挥想说说讲课比赛,老师为准备一场比赛,要经过数月的课程打磨,一节课讲十几遍,几十遍,装饰的跟花儿一样。这样的课就是赢得了比赛,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学生只学这一堂课就足够了吗?老师为了这堂课花费了无数精力,如果用在课堂上,说不定就能助学生腾飞。由此可见,花哨的仪式跟课堂没有半点关系,与其赛课,不如鼓励老师花时间和精力扑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上,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而学生的成长,才是老师优秀的真正体现,其中的分量比那一趟所谓的优质课的效果强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