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的理论物理,即万物之理——物质宇宙的数学科学理论,在古代是从小学开始教授的。
《说文解字注• 一》:“一,惟初大极①,道立于一,造分天地[精气],[积聚而]化成万物。汉书曰,元元本本,数始于一。凡一之属皆从一。一之形②[按:即‘一尺’],于六书为指事。”
①惟初,指思想体系或理论思维的初始出发点——所谓“大极”(又称“太极”或“太始”)之“一尺”(形数统一的几何学图形“一”),《说文解字》:“惟,思也”。
②一之形(即“一尺”)为指事,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用]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庄子•秋水》:“察乎盈虚[察乎‘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天道》曰:“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餘;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淮南子•诠言训》:“夫无为,‘则’得于一也。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本质也],无敌之道也。”《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即量子及其整数规则也)。 上、下,又见于《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又《太一生水》:“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礼记•乐记》:“天高地下。”《庄子•秋水》:“天在内,人在外。”
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的理论物理成就,即基于物质自我量度(运动)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从公理“宇宙只有一个”出发,依次导出宇宙的相对性论理论、量子宇宙及其凝聚态物理理论、宇宙标准原子及其亚原子内部物质基本粒子群相互作用之于量子场的“统一场论”理论,从而引领未来世界科学发展新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