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买回一包瓜子,五香味儿的。回到家,闲来无事,嗑了一粒又一粒。看着慢慢堆起的瓜子皮,那些有关瓜子的记忆浮上心头。
儿时,所有的零食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绝对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苹果、柿子、软枣、酸枣、糖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完全是时令水果。当然,时令一过,基本上就吃不上了。这时,孩子们也会想出其他的法子来解嘴馋,而瓜子就是其中一样不受节令限制的四季通吃零食。
121.藏在瓜子里的回忆我要说的瓜子,不是买的,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每年秋季,葵花成熟后搓去花,敲下子儿,晾晒干,收拾干净后装袋保存,用来榨油。也会留一些当作来年种的种子,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我们吃的。每到星期天,我们兄妹几个在家无事时,就会有人提议:炒一火瓜子。这时哥哥会到楼上,解开尼龙袋,用碗或瓢盛上一些,然后捅开火,把瓜子放到那笨重的铁锅里,随着温度的增加,筷子不停地搅拌,估计着快要成熟时,就要多尝几次,以免炒焦了,味儿变苦了。待到火候到了,拿毛巾衬住锅沿,倒在炉台上,让它放凉再吃。这时的瓜子,皮比先前更黑更亮,里面的子儿有些泛黄。捏起一粒,放在嘴边,用上下门牙一嗑,皮儿裂开一条缝,手一捏,子儿顺势进入嘴里。嚼一嚼,特别香脆。待到吃完,看看彼此的嘴,黑不溜秋,有点像现在的烟薰妆中涂抹了的那种口红,尽管吃得嘴发黑,但并未减少我们对炒瓜子的钟爱。那时,更受我们欢迎的是那种花瓜子,因为它的皮是灰白相间的,吃了之后嘴不会黑,所以敲葵花时,我们会把这种葵花的子儿另敲一堆,专门用来炒着吃。
商店里卖的有五香瓜子,特别想吃那样的瓜子,因为它的皮是白色的,不用担心把嘴吃黑,再者它有味道,有些甜也有些咸。而这些是我们在家炒的瓜子所不具备的。后来,哥哥上了高年级,发了一本书,名叫《劳动技术》,里面介绍了五香瓜子的制作方法。看到这些后,我们兄弟趁着周末依法刨制。具体的方法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先在水里放上适量的盐,花椒、大料,然后把瓜子放入这样的水中浸泡12小时,第二天捞出湿瓜子,用文火炒制。那时,我们把火里放上煤,不捅火眼,把泡好的湿瓜子放在铁锅里不停地翻炒,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也极需耐心。因为瓜子已经完全泡胀了,如果火快了,外皮虽干了,但里面的子还是湿的,甚至一捏还会冒出水来,所以文火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边炒边尝,直至觉得里面的子儿已经焦脆,方倒出来晾着。不等放凉,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实验品。
121.藏在瓜子里的回忆嗯——瓜子皮已经有了咸味,而且比先前的焦了许多,让人都不怎么敢用尽去嗑,好像一用劲,皮就会碎掉,再尝里面的子儿,有了五香味,更加耐嚼了。总之,感觉就像商店里卖的一样。实验成功,我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真不是一个美字可以形容。
物质贫乏的年代,小小的瓜子就可以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那种感觉是今天的孩子所不能体会的。
看着眼前的瓜子儿,感叹童年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藏在瓜子里的回忆却依旧那样浓。
121.藏在瓜子里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