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品”论赋,今有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赋的小品化初探》文,专论魏晋赋体变革,然仅限于汉末迄魏阶段,即继汉大赋之衰而出现的“赋的小品化”现象,对小品赋历时两千余年的创作与嬗变仍未涉及。
小品赋是相对于铺陈大赋而言,具有语言简洁、结构短小、意象单一的特征。小品赋绝少描绘京殿明堂、都市风物、山川胜境、军国大事的作品,而多以一物一景,触泄情思,残山剩水,兴发意趣。其表现内涵相对集中于八个方面:
1,纯粹咏物类
如魏·繁钦《柳赋》。
2,即兴抒情类
如张衡《归田赋》、王粲《登楼赋》、潘岳《悼亡赋》
3,借物讽喻类
一是直言讽刺,如赵壹《刺世疾邪赋》;二是借物寄讽,如李商隐《虱赋》《蝎赋》
4,言志明理类
如周敦颐《拙赋》
5,论文谈艺类
陆机《文赋》、白居易《赋赋》、司空图《诗赋》
6,园林闲适类
如杨万里《雪巢赋》、耶律铸《独醉园赋》《方湖别业赋》
7,试帖酬和类
以祁顺、舒芬、唐龙次韵和朱熹《白鹿洞赋》
8,谐谑游戏类
如扬雄《逐贫赋》、苏轼《老饕赋》。
小品赋自先秦西汉肇端,经散体大赋掩压,再到东汉末年复兴,然自魏晋之发展,经历了三个富于创作个性的时期。
1,魏晋南朝:兴盛期
局限于一事一物的具象描写,表现手法因其抒情化而显得空灵超越。“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2,宋元时代:衍变期
对理趣的崇尚,如欧阳修《秋声赋》、苏轼《黠鼠赋》。
追求冲淡风格,如杨万里《雪巢赋》。
以心体物悟理的内观审美,如宋末连文凤《虚舟赋》
3,晚明时期:衰落期
晚明小品赋仅是山水游记小品文的附产品,缺乏突出的文体价值。加之明末内忧外患,文士“乐园”已失心态已变。
徐渭《醉月寻花赋》自娱娱人。
小品赋生存的文化特征:
其一,小品赋每一复兴都是以大一统王朝崩溃的衰世文化为基础,赋的表现重心已脱离了代表盛世精神的宫廷文化,转向文人自我内心世界。
其二,小品赋的兴盛是以儒家文化精神衰退为前提,其创作已脱离大赋颂上德、通讽喻的思想轨道,而表现出对文士个性情感的阐扬。
其三,小品赋扬弃了恢廓声势、征材聚事的大赋模式,而为转瞬即见的文士创作,使赋学自身由建构文化工程向纯文学创造转移。
小品赋发展的文体因素
魏晋小品赋于情氛中见物,宋元小品赋于意境中见物,晚明小品赋于自娱心态中见物,既与赋体诗化相关,亦为文学审美思潮总趋势使然。
小品赋自立的文学观念
小品赋的繁盛与赋家趋新文学观相辅相成。在古典文学赋体被五四新文学大潮冲除后,而小品赋清简的语言、诗化的意韵较多地被近世散文诗所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