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许结《论小品赋》

读许结《论小品赋》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11:06 被阅读0次

以“小品”论赋,今有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赋的小品化初探》文,专论魏晋赋体变革,然仅限于汉末迄魏阶段,即继汉大赋之衰而出现的“赋的小品化”现象,对小品赋历时两千余年的创作与嬗变仍未涉及。

小品赋是相对于铺陈大赋而言,具有语言简洁、结构短小、意象单一的特征。小品赋绝少描绘京殿明堂、都市风物、山川胜境、军国大事的作品,而多以一物一景,触泄情思,残山剩水,兴发意趣。其表现内涵相对集中于八个方面:

1,纯粹咏物类

  如魏·繁钦《柳赋》。

2,即兴抒情类

如张衡《归田赋》、王粲《登楼赋》、潘岳《悼亡赋》

3,借物讽喻类

一是直言讽刺,如赵壹《刺世疾邪赋》;二是借物寄讽,如李商隐《虱赋》《蝎赋》

4,言志明理类

如周敦颐《拙赋》

5,论文谈艺类

陆机《文赋》、白居易《赋赋》、司空图《诗赋》

6,园林闲适类

如杨万里《雪巢赋》、耶律铸《独醉园赋》《方湖别业赋》

7,试帖酬和类

以祁顺、舒芬、唐龙次韵和朱熹《白鹿洞赋》

8,谐谑游戏类

如扬雄《逐贫赋》、苏轼《老饕赋》。

小品赋自先秦西汉肇端,经散体大赋掩压,再到东汉末年复兴,然自魏晋之发展,经历了三个富于创作个性的时期。

1,魏晋南朝:兴盛期

局限于一事一物的具象描写,表现手法因其抒情化而显得空灵超越。“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2,宋元时代:衍变期

对理趣的崇尚,如欧阳修《秋声赋》、苏轼《黠鼠赋》。

追求冲淡风格,如杨万里《雪巢赋》。

以心体物悟理的内观审美,如宋末连文凤《虚舟赋》

3,晚明时期:衰落期

晚明小品赋仅是山水游记小品文的附产品,缺乏突出的文体价值。加之明末内忧外患,文士“乐园”已失心态已变。

徐渭《醉月寻花赋》自娱娱人。

小品赋生存的文化特征:

其一,小品赋每一复兴都是以大一统王朝崩溃的衰世文化为基础,赋的表现重心已脱离了代表盛世精神的宫廷文化,转向文人自我内心世界。

其二,小品赋的兴盛是以儒家文化精神衰退为前提,其创作已脱离大赋颂上德、通讽喻的思想轨道,而表现出对文士个性情感的阐扬。

其三,小品赋扬弃了恢廓声势、征材聚事的大赋模式,而为转瞬即见的文士创作,使赋学自身由建构文化工程向纯文学创造转移。

小品赋发展的文体因素

魏晋小品赋于情氛中见物,宋元小品赋于意境中见物,晚明小品赋于自娱心态中见物,既与赋体诗化相关,亦为文学审美思潮总趋势使然。

小品赋自立的文学观念

小品赋的繁盛与赋家趋新文学观相辅相成。在古典文学赋体被五四新文学大潮冲除后,而小品赋清简的语言、诗化的意韵较多地被近世散文诗所接受。

相关文章

  • 读许结《论小品赋》

    以“小品”论赋,今有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赋的小品化初探》文,专论魏晋赋体变革,然仅限于汉末迄魏阶段,即继汉大赋之衰...

  • 【赋学笔记】赋体

    许结教授《中国赋学研究》第二讲 关于赋体的研究,比较早的是刘勰的巜文心雕龙》。 徐复观的《<文心雕龙>文体论》,讲...

  • 【赋学笔记】律赋

    许结教授《中国赋学研究》第八讲 唐朝科举考“甲赋”,因其重“律”,中晚唐后出现“律赋”这个词语。 律赋是科试文体,...

  • 【赋学笔记】赋集

    许结教授《中国赋学研究》第四讲 《文选》中赋的部分,是最早的赋集。《文选》将赋摆在第一位,赋中又将京都赋摆在第一位...

  • 【赋学笔记】赋源

    许结教授《中国赋学研究》第一讲 赋的字面意义是赋税。 许慎《说文解字》:赋,敛也,从贝,武声。 《汉书·刑法志》:...

  • 【赋学笔记】赋用

    许结教授《中国赋学研究》第三讲 赋用,就是赋的功用。 清人程廷祚说:汉人言诗,不过美刺两端。 赋也是美和刺。汉班固...

  • 论书小品(八)

    论书小品二则

  • 【赋学笔记】批评与方法

    许结教授《中国赋学研究》第九讲 赋批评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重视修辞的特征。饶宗颐先生在《辞赋大辞典序》中说,赋是修辞的...

  • 赋结

    时间的扰动,让,梧桐树叶踏过了每一个夏秋冬,春…赋结,往来在未央

  • 2019-09-01-青橄榄树-教会工人查经-以西结

    《论神时代活水的工人以西结》 一:论神工人以西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许结《论小品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av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