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气,能活。物也有气,气赋神韵。有了气,那一股内蕴的精气神就会释放出来。粗木疙瘩难看,有气,那在光影星月里穿梭的记忆,便就如画面一样呈现出来,耐看,也令人喜看。看着,琢磨着,这粗犷和沧桑,就入心,让人想忘也忘不了。
城市有气。高楼、街道、人行桥簇新林立,鳞次栉比,有现代之气。星斗点缀般的河流、公园、草地、森林有气,是顿笔停歇之气,悠然,自得。一座城,是天在地的罗盘上铺设的一盘棋局,天天变,日日新,万物更迭,人群潮涌,城里的一切,都是城市的一股气。万千气象,才构筑成了一座城的性格、秉性。
高楼挺拔、街道敞宽、店铺豪奢,诱惑人的眼目,那是国际现代化的气——气韵不凡,举手投足之间,有范。留一段古旧的城墙、守一棟经历风霜的祠堂,阡陌弄巷、千年的古树,看起来,与现代格格不入,也是一股气,这气,是一座城的根,是一段历史,是一股精神、一段见证。念新不顾旧,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无情和冷漠,对于一座城来说,那是阉割自己的历史和未来。最终,一座城,会变为模型和器具,看上去精致和完美,但是缺少了鲜活和生动。没有鲜活和生动,住在城里的人,会迷惘,会割裂,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缺少历史缺少了兼容包并的城市,最终,留不住人,留不住心。
变,是万物的必然规律。就如同人不能迈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今日的河流绝非是昨日的河流,但是今日的河流和昨日的河流,风貌大体是一样的,滔滔河水,不休东流,两岸滩涂,绿树葱葱。一座城,发展是必然的规律。但在发展、改变、进步、升级的同时,还是要让人看得到它历史的风貌,摸得着它原有的脉络——改变还要守旧,守住它的历史,守住具象的附着在历史上的一座楼、一条街、一条河、一棵树。看似无意义的守旧,其实是给一座城留下几个气眼,几个空档,让住在城里的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我曾见过守旧如新,既有现代之“气”,也有历史厚重之“气”的城市。
苏州应该算是一座。几千年的文化,就集中在方圆里。新与旧、古老与现代,在每一天的清晨与黄昏,呼和吸,出出进进,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你想,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该有多么幸福?在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也在历史厚重中得到熏陶、滋养。忙碌之时,每个人都是小白领、工人、企业主,周末,摇身一变,却成为了美食家、摄影师、设计师。周遭千年留下的园林能让他们的忙碌,找到一个出口;流淌千年的古运河,会给他们的焦躁,找到一处流向;古老的山塘街的柔软和生动,也会给他们的冷漠和坚硬找到一个出口。随意瞧瞧、看看、走走,便让心灵有了诗意的栖息之地——不会孤单,不会冷漠,不会迷惘,不会无趣。一座有“气”的城市,它会自带疗伤和治愈能力,会给居住在这座城里的人,以温暖、明媚、柔软、善良、方向。
杭州应该算是一座。偌大的一座湖,就在城市的中央。湖光山色之间,现代和古老,就这么圆融地贯通在一起。苏轼、白居易、岳飞、秋瑾就这样地几千年几百年地在某一处人流滚滚处与你相遇。咖啡馆、书店、百年老字号就这样自带文脉、渊源的在某一个街角与你相逢。西湖,是杭州千年不变的气,那是现代和历史的平衡之“气”,给整个杭州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气眼”,也给这一座城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出口”。多好,累了的时候,看看西湖,看看断桥残雪,看看雷峰夕照,或者在月圆之夜,到平湖赏秋月,在柳荫浓密之处闻莺恰恰啼。一座城,是应该留一个出口的,供人凭吊、歇息、平静,这,应该是一座城的秉性。
想起了古人对弈。黑白棋子,落地之间,合纵连横。高手过招,讲究布局,师法自然,以天为谋,以地为师。但无论如何,总要留气眼。有气,棋局能赢、能活。建设城市,也应效对弈,留气眼,留空白,让城市有间隙和机会,吐故纳新,守旧有新,明故知新。给城市留“气”,一座城,才会鲜活,活得纵横开阖,目及八方。居住在城里的人,才能在繁华喧闹之时,找到一方宁静,于匆忙之时,有一处悠闲。一座城,才让人亲近、念想。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人活一口气。这气,呼吸之间,是生命的维持。这气,更是人的精气神,是风貌、内蕴、精神、风骨。一座城,也应该有一股子的气,在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中,知道气守丹田。历史、文化、一段沧桑的城墙、一段袅袅的唱腔,一棵站在河边的千年的树,不要丢,也不能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