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家庭
那些顿感父母,请别忽略孩子的感情

那些顿感父母,请别忽略孩子的感情

作者: andy说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1-05-21 08:02 被阅读0次

    做的个案越多,越发现很多父母是否认孩子的真情实感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感受。或者他们只关心事情的结果。

    一个孩子抑郁了,孩子很难过,但是父母却说,我觉得你好着呢。然后就无视孩子的需要,继续按自己的要求来强迫孩子。直到孩子身体也出现了病症。时代虽然进步了,科技也发展了,家长的学历也越来越高,但是有时候感觉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了。父母焦虑到,孩子只要一天不死,就要好好学习一天。孩子懂什么,有什么可难受的,不就上个学吗?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简直就是没用。

    一个孩子尝试自杀未果,迎来的不是父母的关心,而是冷嘲热讽,你还学会威胁了?你怎么不真死了呢?或者是一顿毒打,你竟然敢自杀,看我怎么收拾你。孩子不是一个机器,他怎么会没有思想,没有情绪,没有感受呢?

    你这年龄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不学习,我就让你没有好果子吃。孩子所承受的家长一点都看不到,孩子为父母鼓着的劲家长也看不到,家长能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孩子的成绩。哪怕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了挫折,痛苦到无法面对,开始厌学。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厌学,而不是孩子受伤的内心。

    家长总以为自己特别了解自己的孩子,哪怕就算不了解,我也不稀罕了解。因为孩子能有什么复杂的内心呢?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当孩子上学开始,越长大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们渴望自主权,渴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渴望父母的尊重和信任。而父母呢?要的只有结果。

    育儿师栏目中,有很多青春期的案例,孩子沉迷手机,情绪暴躁。和家长无法沟通,家长使劲要和他说,他就什么都不说。和现在我们的孩子多像啊。我最害怕的就是看评论区,那些父母一边倒地指责孩子,有的说,我小时候也经常挨打,我怎么好好的,照样很孝顺。这孩子绝对有问题。也有的说,这种孩子,就应该打倒他服气。也有的说,都是惯的,孩子都不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上千条的评论,没有几条是向着孩子的,微弱的声音也不受任何人的点赞和关注。孩子的心理耐受是不同的,你小时候挨打你能扛,不代表这个孩子能。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也很可怜。这样的声音微乎其微。

    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很无力,能帮助几个这样的孩子呢?又有多少父母,愿意听几句劝说呢?

    孩子再小,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决定。没有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思想感受是一模一样的,哪怕是双胞胎。心理学有一个概念,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私人逻辑”是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出于个人生活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认识而形成每个人的内在信念,我们在应用这些信念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会把这些个人信念视为普遍真理。比如,二宝家庭中失去关注的老大,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爸爸妈妈不爱我了。”这是他的生活经验告诉他的结论,它很真实,因为他多次认证了这个“事实”——他每次想去寻求关注的时候,父母都很烦躁地把他推开。

    每个人都以他自己的方式观察生活,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所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就像看同一幅画时,有的人看到的是花瓶,有的人看到的是深渊,因为每个人观察的角度和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基于自己的观察,每个人会做出自己的诠释,形成自己的内在信念。

    当老大观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二宝身上时,他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这件事情。基于这样的信念,他的行为方式很可能与他的目标背道而驰。“当我感觉到你们不爱我,我就从‘宝座’上被推了下来,现在我要想办法重新坐回‘宝座’……”于是,他开始黏妈妈,尿裤子,不再独立吃饭……没想到父母对此更加不耐烦,他不仅没有得到爱,反而受到了训斥和责骂。于是,孩子又开始形成新一轮的私人逻辑,并证实自己的信念千真万确——他们真的不再爱我了。

    了解“私人逻辑”的概念,一方面能够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源于私人逻辑不同,我们需要去拥抱和接纳这种差异;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更加有效地养育和管教孩子。

    顿感的父母,缺少共情的能力,更无法换位思考,他们理所当然的觉得孩子的感受不是正确的,他们的才是。面对这样的家长,没有哪个孩子不内向。所谓的内向,是因为孩子内心早就绝望了。说有什么用呢?说了也是白说不是吗?所以孩子再也不想说了,再也不愿意说了。心门紧紧关闭。孩子觉得既然父母不愿意听,那么我也不想再说。

    最近新闻中自杀的孩子,没有一个父母看出孩子的心事,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离开了,他们都不知道孩子为什么想不开。这让我想起了,台湾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茉莉的最后一天》自己最优秀的孩子跳楼了,作为母亲,她并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跳楼,她找到朋友,用他朋友新研发的记忆读取设备,想要读取孩子的记忆。她走进孩子的记忆,她才发现,孩子眼中的自己狰狞又可怕,本不是她以为的好妈妈形象。女儿拿着优异的成绩给她看,她说不要骄傲,下次还可以更好。你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我的功劳。女儿成绩稍微退步,她叫嚣着,数落着,对女人凶的样子,她自己看了都害怕。最后她终于明白女儿到底承受着什么样的心理压力,是多么的努力想成为她心目中的好孩子。可是她一句鼓励也没有,一次都没有看到孩子的付出。

    还有什么比父母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可怕的呢?父母的自我感动,自我牺牲,自我陶醉,结果换来的是孩子的离经叛道,孩子的绝望痛苦,因为在这样的爱里,根本没有孩子,根本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存在。

    孩子渴望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孩子需要鼓励,就想植物需要水一样。孩子想要父母看见自己的努力,看见自己的需要。孩子渴望父母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和家庭的一员。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奉献了一切,操碎了心,这的确也是真的。没有人否认父母的艰辛,还有父母的良苦用心。没有不好的动机,只有不好的行为。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也是为了孩子的,唯一的差别是用错了方法。方法对了,爱才是爱。方法错了,爱就有可能变成伤害。

    其实觉得父母的修行任重而道远,然而更多的父母拒绝承认自己需要改变。因为改变是痛苦的,承认自己错了,是非常艰难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顿感父母,请别忽略孩子的感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bi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