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孝(孝之终篇)

寻孝(孝之终篇)

作者: 东氿听涛 | 来源:发表于2024-03-16 10:43 被阅读0次

    读完我前三篇"孝′之系列文章的细心读者,你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何仲伍老师发掘了那么多"蒋孝子″的故事,并推动复建了"蒋孝子牌坊″,哪为什么在网络和媒体中鲜有报道,并且在现实中知晓之人寥寥无几呐?

    这个疑问贯穿了我"孝″之系列的所有文章,那就是怎样才是真正的孝道?"蒋孝子″的行为值不值得弘扬。

  在此前,我必须先交待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会关注"蒋孝子″?因为我也姓蒋,我在研究宜兴历史上有影响力的所有蒋氏名人。但这个回答流于表面,根本原因,我认为现在的孝道文化在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在改变着社会的结构。

  回到"蒋孝子″孝道的本身,我们必须作出第一个判断,"蒋孝子″的孝道行为是否是愚孝?

    不论是碑文的作者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还是民国时期为之立碑的时任宜兴民政长储南强先生,或是发掘"蒋孝子″孝道的何仲伍老师,再加上我,无不`异口同声″地认为:是愚孝。

  但恰恰在这"异口同声″中,在各自的理解上出现了最大的分歧,那就是愚字上加不加引号,以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为代表,他们认为:"唯有到达"愚″的人,才能形成坚定的志向,和做出不同于常人的行为;唯有到达"愚″的程度,才有一般人难以到达的境界。"蒋孝子″遵从和去实践自己的价值观,这无可厚非,但是否一定要做出超越常人的行为,并主动自残、甚至献身去实现理想呐?晚生虽末学陋识,但深不以为然。我不认可把"蒋孝子″的自残,简单地归之于是其本人的心智不成熟。"蒋孝子″的自残在当时也形起巨大的反响,这从另一角度也证明,就是在那个年代,割股伺父和代父从死的行为也是另类般的存在,而不是我不能换位思考。我认为"蒋孝子″自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接受的教育上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在他心目中,父即是天,天不能塌,做儿子的必须以自己的身躯来扛住这片天。这就是他爷爷和父亲这两位前清秀才给他灌输的"传统孝道″,这中间的糟粕在时刻毒害着他的心灵。

    我始终认为"蒋孝子″是个孝顺之人,也是个好学之人,但我认为,他更是个内向和固执之人。他一切的一切,源于教育,也最终被他所受的教育所害。

  唐文冶先生认为那个"愚″的境界,如果理解成,为了亲人、家乡和国家民族利益而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是值得世人永远赞颂和怀念的。因为那些先烈和前辈,清楚地明白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和后果。而"蒋孝子″以死换生的极端行为,更多地体现在其盲目性,和其不打引号的愚上。

  我和那些称颂"蒋孝子″愚孝的人们有一共同点,就是都想取其孝而舍弃愚。因为孝为本,而愚为体。简单地讲,就是你有孝之心愿,以何种行为去付诸现实,就单论孝行而言,我个人认为,不能极致,因为到了极致就必然会舍弃了自我,也牺牲了相关人的利益。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中的,每个人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不可能是单一的。你是某人的儿女,也是某人的丈夫和妻子,还是某人的父与母,或是某人的上司和下属。但你千万不能忘了一条,你,首先必须是你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庸。

  如果事事以父母为全部,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父母上,就必然会不求上进、故步自封,在事业上无法取得发展;也会因为缺少时间陪伴,让自己的小家庭矛盾重重;更会对子女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犹为严重的是,愚孝对父母亲是一种深深的伤害。以"蒋孝子″为例,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蒋孝子″以死尽孝,但如没有兄弟姐妹在世,那孝子的父母亲年老后和病痛时将会有谁来照料和尽孝?

  唐文冶先生的碑文中有许多谬误之处,首先"蒋孝子事件″发生在1921年,而不是碑文之中的1911年,这也许可以理解成信息传递中的差错。但另一记述,那就是"蒋孝子″以命相抵换来了父亲痊愈的内容,就是明目张胆地在掩盖真相。在现实中,"蒋孝子″的父亲在"蒋孝子″自缢殉孝后的数日里,也病重身亡。而碑文中营造了神明也被"蒋孝子″的孝行所感动的假象,这是把悲剧伪造成了"孝举″,把愚昧升华成了美德。

  读到此处,也许你会认为我在极力攻击致孝之人,自己肯定是个不孝之徒。

    我对巳仙逝的父母亲有深深地愧疚,母亲病重时,我床前塌后,细心照顾,极尽所能,但养育之恩无以报答万一。而父亲是我心中那块永远也结不了痂的伤口。在母亲离世后的八年里,有五年多的时间,父亲是与我在一起生活的,我虽然可以保正他衣食无忧,但是否缺少了心灵的慰藉?父亲走的太突然,从进医院到离去只有半天时间,我没有赶上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当我赶回老家时,父亲的手心还没有凉,我握着父亲的手泪如雨下。没有在病床前伺候他最后这一天,这种遗憾此生永远也无法弥补。

  扪心自问,对于孝道我做到了几分?无数次地假设,有机会一切重来,我会做到怎样?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定会弥补我的过失,我想努力做到七十五分,因为我不是完人,我必然会受到周边许多因素的影响。即便是我财务自由了,我也不可能把孝行做到极致。另外极致就意味着"月满则亏″,一百度的滚水会烫伤人,而七十五度的水刚好,能让人温暖舒适。

  还有一个问题可以讨论,树榜样和典型就一定要极致吗?也许我们受了许多典型事迹的影响,似乎不牺牲就不能成为榜样。我们对先烈的英雄献身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但对主动舍身当祭品的行为,更多感到的是遗憾和痛惜。典型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决不能有悖于生活和伦理。

 

  最后,"蒋孝子″的孝道,是否可以作为榜样,加以弘扬?我想,相关部门已代我作了回答,"蒋孝子牌坊″在蜀山重现,还原了历史,呈现出宜兴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历史风貌。但其割股伺父、代父从死的行为太过血腥,而少为广泛宣传。

    孝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早已渗入了每一位国人的血液中,当传统孝道和现代文明产生冲突时,我们要有能力去扬弃其中的腐朽的部分,如"无违亲意,绝对服从″的愚孝,发扬其中对当今社会有益的方面,使其转化成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新孝道。

                            东氿听涛

相关文章

  • 感恩.行孝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李星莹教授关于孝道的专题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李老师从孝之反思、孝之感恩、孝之原理、孝之实践、孝之...

  • 孩子是我们的拷贝

    《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我认为,孝在行动。 百善孝为先。《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

  • 樂孝當下——讀通札記(403)

    讀文白對照本《卷四十》,感:1、樂孝當下。父母,子之本,當為孝!何謂孝?《孝經》言: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也...

  • 寻孝何解

    爱人者人恒爱之,为老不尊何人愿敬之。何为孝,何为自我。世俗的道德理念观绑架这每一个人,孔子曰(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么...

  • “孝”之思……

    “孝”之思 何为孝?孝何为?当人人都在谈“孝”,行“孝”人生时,我突然有些糊涂了…… 十年中,所谓的传...

  • 古今孝之说

    古之孝,从,应,顺,伴,今之孝,懂,愿,顺,伴,

  • 四大孝、五小孝,把父母孝顺好

    孝顺父母有四大孝、五小孝,大孝是总纲,小孝是细节。 四大孝 1、养父母之志 《礼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

  • 亲子:孝之道,娃娃抓起

    《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经》中也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

  • 母亲节,说说“孝”

    母亲节,说说“孝”,说给自己,也说给孩子。 “孝”是什么? 《左传》说:“孝,礼之始也。” 《孝经》说“夫孝,德之...

  • 孝敬父母,最大受益者是自己。 | 论语心解023

    【七】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孝(孝之终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di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