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经常同他的弟子们讨论怎样才能使国家的政治好起来。一次,一个弟子问他:
“先生,现在各国的国君和大臣,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人口众多,政治清明。结果却是国家贫穷,人口稀少,政治混乱。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多了。”墨子说,“但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因为各国的国君不能够尊重贤者,任用有才能的人。国家用的贤良的人多了,政治就会好起来;贤良的人少了,政治就会坏下去。所以,我认为,要想把国家的事办好,王公大臣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大量选拔贤良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选拔贤人呢?”弟子又问。
墨子喝了一口水,继续说:
“说来办法也很简单。比如说,要想增加国内射箭驾车的好手,就必须给这些人比较多的俸禄,封以高爵位,尊敬他们,表扬他们。这样,那些射箭驾车的好手才可能多起来。贤良的人品德高尚,口才好,学识广博,他们本来就是国家的栋梁,君主的好帮手,更应该让他们得到较多的俸禄,做大官,让所有的人都尊敬他们。”
“对那些不义的人怎么办呢?”
墨子把右手翻了一下,比划着说道:
“和对待贤人完全相反。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时候,总是公开宣布:对不义的人,不给他优厚的俸禄,不封他高的爵位,也不和他接近。这样一来,国中有钱的人听了,就私下商量说:‘以前,我们能做官,靠的是富贵。现在,国君要提拔正义贤明的人,是不分富贵贫贱了,今后我们不能不行义了。’同国君关系密切的人听到了,也私下说:‘我们是同国君的关系亲密,才当了官。现在,国君不分亲近远疏,只要有才能,品德高尚,就要提拔,今后我们不能不行义了。’那些不在国君身边的人听了,私下商量说:‘以前,我们以为同国君离得远,没有依靠,不会被重用。现在,国君提拔官员,不看离他远近,而是看一个人是不是贤明正义。这样,我们今后不能不行义了。’小官们,平民们,听到这话,谁都会争着行义。这不就好了吗?”
墨子所讲的“任人唯贤”的用人方法,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那个社会里,真正做到却是很困难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尽管墨子以后也有许多人提倡“任人唯贤”,贤人得到重用的情况仍然是很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