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祖老子留给华夏后人的圣经,被成为“万经之王”,其中精妙之处博大精深,将“和”之文化提高到道之至高的地位。学习《道德经》,可以引导自己更加尊重生命、关爱环境,丰富和谐思想,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听道祖老子讲人生真谛!《道德经》摘句
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二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四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六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七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九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
十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