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很偶然地看了一部叫作《彩绘心天地》的电影。
故事的女主人公生性纯净,心怀美好,却因面容与身体上的缺陷成为家庭的累赘。嗜赌成性的哥哥偷偷卖掉了父母留下来的房产,她只能寄居在姨妈家,受尽冷落与嘲笑。
当她决定找工作养活自己时,遇到了一个暴脾气的孤僻渔夫招聘女佣,于是,她鼓起勇气去应聘,故事以此展开了。
看完我才知道,这部电影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加拿大民间女画家莫娣坎坷又传奇的一生。
有人从中看到了相濡以沫的爱情,有人领悟了婚姻的真谛,而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幸运的生命,如何坚守热爱的故事。
影片好几次让我泪流不止,可能是因为,我和她的经历有很大的相似性。
无论是在那样不堪的环境中,她依然用纯粹的色彩表达内心的美好;还是受尽冷漠与屈辱,却愿意热爱生活并微笑面对的态度。
而我们也都拥有同样的幸运,没有科班学习的机会,却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遇到了绘画,并在艺术里找到了快乐与价值,也在平凡的生命里找到了不凡的精彩。
后来,在很多次的文章里,我都用自身的经历作为例子,表述与传达唯一的中心思想:不要浪费生命了,去做热爱的事吧!
因为,我切实地感受到,只有在热爱的事情里,你的生命才能得到绽放。
直到再后来的某一天,我突然领悟到另一种意义,那就是:如果你有了一颗自由的心,在任何事里,你都可以保持热爱。
也就是说,生命的热爱与自由,其实无关于任何外在的条件。
前提是较准了心的状态,无论你做什么,在哪个地方,有钱没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都可以获得自由、满足与喜悦。
这还是我切实感受到的真实体验。
因此,我有了一段时间的荒谬之感......
曾经为了做热爱的事,我斩断了许多不热爱的事,包括直接关乎物质与生存的一切,非常彻底地用跳崖式的赴死心态,不顾一切后果。
而现在,我却在将斩断的这一切,一点点地拾起,这看上去多么滑稽。
我的人生啊,看上去像是在绕一个巨大的弯。
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行为与领悟,也给别人带来了影响。
在这五年里,不知道有多少迷茫的人找我询问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我总是以自身经验为准绳,告诉他们我的心得体会。
我也曾担心自己误人子弟,把人带跑偏,会不会有些人像我这般决绝呢?因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敢背后,也要承担更多的代价与后果。
后来发现自己想得可真多,事实上如我这般又傻又执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人比起我的物质条件好太多。
有些想做热爱之事的人,要么轻轻松松就去做了,要么长年陷在利弊得失的计较里不敢行动;还有更多人将“无论做什么,都可以热爱”当作人生信条来奉信,压根没有遇到选择的谜题。
而现在我想说的是,回头看走过的“弯路”,其实并不算弯路,也早已经是写好的人生剧本。
与其说我追寻的是热爱,不如说是自由。
在那个人生阶段,我只知道一件热爱的事里,有自由。至少这让被动的人生变成主动,并摆脱了“不得不做”的痛苦窘境,不过这始终是有条件的快乐与自由。
而一个人终将会面对一些你不是那么热爱与擅长的事,比如某些义务或责任,这时候不自由的感觉又来了,只有对自由有高需求与敏感的人,才会继续寻求,最终寻找到真正的自由:无条件的自由。
对肉体来说,热爱最紧急,这既是生而为人决不能错过的美好,也是每个个体独特性的一种极致表达;对灵魂来讲,自由最终极,所有的灵魂都想要回家。
无论是忠于热爱的事情,还是自由的状态,都值得去追寻。
它们一个抵达有形物质世界的极致,另一个将回归于无形并可以玩转于有形。无论从哪出发,两者终将在某个时空点有一个汇合或并行,也许今生,也许来世。
问题是生命如此短暂,此生,你优先哪一种英雄之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