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读书会,读书微信群,读书app层出不穷。成为会员后,可以免费看书,也可以免费听书。
这是一类知识贩卖类的生意,宣传口号是:为大家读书,把书最精华的部分,讲给大家听,带动大家一起去阅读。
我最早认识到这种形式,是从罗振宇开始的,每次听完他对书的一些讲解后,自己总有一种收获颇丰的感觉。
尤其是听到,某些成功人士的背后,就有某一套认知逻辑,竟然让我心中生成了一种自己离成功近了一步的感觉。我似乎抓到了成功背后的秘密,可实际上,成功哪只是一套认知这么简单。
读书app确实让我认识到了很多认知范围外的书籍。
自己是一个理工科生,从小的应试教育,让我本能的,对专业知识类的书籍比较注重。其他的书,总是在潜意识中被当作了“杂书”,花时间去读杂书,是一种浪费时间。
可是,其实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慢慢地知道,“杂书”往往能够在你迷茫的时候,启发你,开导你,甚至指引你。
所以,杂书的阅读,对于人生来讲,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而读书app,当时也确实让我对很多的“杂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杂书里总结性的话语,就好像计算公式一样。
对于一般技术类书籍,除了公式以外,一定有许多例题,来解释如何使用公式。
或者公式出来之前,会有详细的推导步骤,才能有利于理解公式的原理。
杂书中文字的表达,比符号,更容易让人理解,所以有时候,杂书会让人觉得,只需要听了关键性的总结,就能读懂,可是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和我们学会运用公式一样,如果想要把这个杂书中的“公式”运用熟练,是需要去阅读“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有时即使看懂了“推导过程”和“例题”,也未必能够很好地运用“公式”,还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才可能懂得如何去运用“公式”。
若要学有所得,就得细细品读
读书app,常常会把书中的内容,非常笼统地归纳。
乍一听,都是非常精炼,而且刷新认知的文字,让你觉得颇有所得。
可实际上,一本书里面的精华,并不是那些简单的结论。而是每一本书里面,所讲述的丰富的案例,当你读完那些案例后,会对结论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也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而且,人的大脑,对故事的记忆会更加优秀。那些结论性的语言,很容易被忘记,但是书中的故事却会被大脑轻易地保留下来。
这样,当你回想这本书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回想故事,而总结出自己的结论。
从读书App,看了一些书籍的总结,其实最终能够记住的没有几个,更不用谈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学以致用了。
所以,无论何时,读书永远是一件需要安静下来,慢慢去做的事情。读书app,最终只能作为另一种搜索引擎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