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们站的立场不一样,做出的抉择就会不同。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老鼠拿了人的粮食,人们称之为“偷”,而人们将蜜蜂的劳动成果蜂蜜占为己有则为“拿”。
我们喜欢将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用上一个正大光明正大的词汇来掩饰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然后在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诋毁自己的竞争对手以证明对方多么的龌龊。其实大家干的事情不都一样吗?
A公司为了套取B公司的机密,于是拍自己的亲信小明去对方B公司当卧底或者潜伏,然后得到B公司的一些资料。于是在A公司认为这是他们的忠信。B公司发现资料泄露,于是去调查谁是内奸或者间隙叛徒。(其实卧底和内奸都是一个意思,也指的是同一个人干的同一件事情,但是立场不同,意味也就不一样。)
后来这个内奸小明感觉B公司对自己不错,于是不忍出卖资料,B公司也知道小明是内奸,而且劝其弃暗投明。这个时候小明如果同意B公司,则对于A公司来说是背主求荣,不同意B公司则对于A公司是宁死不屈,对于B公司则是执迷不悟。(其实这弃暗投明,背主求荣,宁死不屈,执迷不悟都是相对词语而言,对自己有利的就用褒义词,对自己不利的就用贬义词。)
更有甚者会站在所谓的道义一方然后指责别人的不是,却不反思自己。
话说猫和老鼠一起参加十二生肖的比赛,他们本是很好的朋友,参加比赛的头一天晚上,猫跟老鼠说:你记得明天早晨起来叫我,明天比赛,别迟到了。于是老鼠痛快的答应了。
结果第二天老鼠早早的起来去参加比赛,把要叫醒猫的事情给忘了,等比赛结束 老鼠得了第一名,赶回去找猫庆祝,才想起来自己早晨走的时候忘记叫猫起床。猫因为自己睡过了头没有参加上比赛而对老鼠怀恨在心。于是就有了猫和老鼠是死对头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可是如果把我们自己换成故事里的猫和老鼠,又是谁对谁错呢?自己又该如何选择呢?!
网上之前最活的一个事件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要带着自己家孩子去河边玩,然后邻居让这孩子的爸爸带着自家孩子一起去。本来就关系不错的邻居,自然这孩子的爸爸就痛快的答应了。可是没成想,一不留神,俩个孩子因为贪玩没听劝阻,然后都被水给卷走了。这父亲听到呼喊声赶紧调到水里救出自家孩子,然后紧接着就去捞另外一个。但是邻居家的孩子却不慎溺水而亡。
当人们都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有的人指责这父亲自私,也有人说这父亲不该带着孩子去河边玩,还有的说能把邻家孩子救上来已经不错了。更有人探讨到底该救谁?
事件发生了就是一个事件,无论你怎么做,都会有人诟病,也会有人理解。
我们常说这世间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不经他人事怎知他人苦,如若你是他人,未必有他做的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当事情发生了,然后站在自己的角度,依据自己的过往经验去评判对方做的对错,是否合理。可是我们真的不是别人,也代替不了别人。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这里,那慌张程度或许还不如对方吧!
突然想起那句话:越是不讲道德的人越喜欢拿道德压制别人。
还有一句话: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一般说话都客客气气的,但凡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点,都会挣得面红耳赤。
这世间本来就没有俩个完全一样都叶子,又何况是人呢?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动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然后堂而皇之的行动。只是有的人相对更自私一点,有的人相对更豁达一些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