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转眼,已经是四月底。回望一下,当初设定的目标都有实现了吗?许下的愿都成了吗?
一直说好的减肥,总是从明天才能开始,想开始的旅行,也就是迟迟在等待明天。说好定了计划要阅读的书,往往也只是看了个头,要沉下心来的工作,总是因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没有专注地开展。我们就是这样在怀揣着改变自己,而又不愿行动,而停留在自己的舒服区里,纠结而矛盾地活着。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而有些人为什么总有用不完的时间,而我们有干不完的事,却永远都有达不成的目标。
静下心来,当停不下来的时候是,也许我们要管理的是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更多的不是时间上管理出了问题,而是自己的原则性管理出了问题。没有原则性的指引的自己,是否在订计划,在做事的时候乱来一气,哪怕订下的标准也是随意而为之。想想十年之后想成为怎么样的自己,想想自己喜欢和怎么样的自己相处,要从心里去为自己设定。
每天总有干不完的工作,每每到间歇期间,我们总会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微信刷微博留言回复,并美其名曰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一些阅览,从而得以和这个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可是你却不知道,不是你碎片化了时间,而是时间碎片化了你。据有关数据统计,有些人一天打开微信的次数不低于十次,有些人甚至达上百次。而有些时候,也仅仅是习惯性的打开,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或者留言,仅仅是一个常态罢了。这样子真的好吗?无疑,这样子会让我们的专注打了折扣,没有办法去连贯性的思维和工作。
其实,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去做?改变这样的自己。都是因为无法专注而造成的。首先可以在专注上进行改变。比如每天把看微信的时间进行统一处理,早中晚或者是限定在某一时间,其他时间尽量少看,不要被社交网络影响了自己。特别是在做事情的时间里,一定要把手机放下来。如果做不到,可以用一个APP来限制自己,比如番茄时钟法等。保证自己在相应的时间里,效率有所提升。
在时间管理上,要遵循自己的原则。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想做好,做全,这个时间往往是无效的。要筛选自己认为的三个原则。比如,我给自己选的就是身体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是去开家长会还是工作去应酬的时候,我会对比一下自己的原则,一看就知道对于我当下而言,家庭会比工作更重要,这样子会果断地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应酬而回归家庭。很多事候,参照这个原则,做事情的时候,尽量围绕着他,做起事情来也就有了中心点。
知乎上有句很著名的话:99%的人,都是间歇性地踌躇满志,持续性的意志消沉。当我们不能坚持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们重复地按照我们的计划的时候,我们往往在某一时刻会倦怠。会有不想往下走的欲望和动力。我的做法时,这个时候从事情中抽离出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调整一下,然后再集中集力地回到自己的状态之中。好的状态会让事情有更好的发展。但是一定不要让自己养成一个不好的借口,算了,我这次就这样吧,下次再努力吧。进而放弃自己向上做的事,这样子结果就完蛋了,好不容易积累好的状态,会被自己的潜意识打破了。而好的状态是越做越有,人们都会在这个好的状态中,获得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事情做起来也就越来越顺手了。用这种方法,一一检测自己的月目标,年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方式去做。那些再远的事,再难的事,也就都不是个事了。如果月目标,年目标太大,那就自己分解细化成每天的小目标,完成之后每天进行复盘和检验,想不进步都难。
有些时候,这样子的逼着自己做一些事,你就会发现,你越来越优秀,不是时间碎片化了你,而是你学会掌控了时间。
不信你试试,每天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