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以前文章中说过:
今年全球市场,无论是经济面还是政治面,无论内外,目前情形如何,我们自己应有一个大概的看法,总之就是不乐观: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中美关系、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部分行业估值过高等原因我们听的已经够多了,另外热门赛道股“被动抱团”后期是否会引发踩踏行情也值得我们关注。
上面几个问题只要有一个突然转好,都是大利好,但是你觉得容易吗?或者期间有政策上的大利好也可。
随着上周两条重要消息公布:
①美国10月份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7.7%,为2022年1月以来最小增幅,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这也增加了美联储放慢加息节奏的可能性。
②国家卫健委发布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
美股、A股接连大涨,美联储加息、疫情影响经济这两个让市场不乐观的要素似乎有所改善。相信市场走势应该会较前一段时间好上许多,但能否持续有待验证,毕竟大A总是喜欢把大部分人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赚钱的只有少数人。
最近几天投资者情绪也一扫往日阴霾,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对于逢低分批买入者来说是好事,因为前期下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基金份额。但,相信又有部分前期割肉踏空的基友要迫不及待的追高入场了。
连续下跌行情中,害怕了,割肉;上涨行情中,心动了,追高。这种事情发生过太多次了,每次波动,都会割一批韭菜,如此往复循环。
我们要利用市场情绪赚钱,而不是被市场情绪所左右。
我仍然不建议追高,根据市场行情,有闲置资金,就控制节奏逢大跌分批入合适的基金,不要做杠杆,就是这么朴素,基金理财没必要搞那么复杂,市场多变又能怎样。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政策、数据等对市场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我们是很难预测的,今天‘二十条’,明天‘十六条’,所以我经常说『不要去预测市场,要学着应对市场』。
市场没有主线出现,全面牛市暂时不用想,但是结构性机会还是有的。问题是机会在哪里:是港股、医疗、消费、军工、地产,亦或其他?
所以,建议用资产配置的观念来进行基金理财。
对于基金理财来说,只要你做好了资产配置,只要不急用钱,你的账户就真的是一堆数字。
就我而言,不会过度重仓某一行业基金,一般会将资产的1/4~1/3配置到某一基金上,然后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纯债基金。
这几天我不会有大的操作,因为子弹确实不多了,3000点以下还是没忍住。
我们要知道,在A股这样的波动市场中,从不缺机会,我们应该去利用这种波动,而不是仅将其视为风险。
看看沪指这走势就知道了,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牛短熊长,所以要抓住波动机会,并且及时止盈。
基金投资长期持有策略至少过去几年是失败的,就最近几年行情来看,对于基金理财,我感觉持有时间3/5年太长了,尤其是行业类基金,趋势变换太快,很多基金成立来的业绩还不如近两三年的业绩。
说一下医疗基金。
近一月,医药相关行业基金涨势迅猛,甚至部分基金有接近30%的收益,政策上利好不断,尤其是近期的“集采”政策优于市场预期,在各项利好政策加持下,这个时候医疗的低估值才更有意义。不然单看估值,可不是从最近才算低估的。
其实医疗行业挺广泛的,中药,原料药、医药零售,创新药,医美,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政策影响也不同,比如“集采”对医疗器械影响,比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中药影响,这个要具体分析。
我目前持有的医疗基金是医药零售,中药,创新药的混合医疗基,接下来操作,我不会追高;今年持仓的基金若有C类份额,我更倾向于选择C类。
对于近一周大涨的港股,受“漂亮国”那边影响较大,同医疗基金相似,只要政策或消息面上没什么利空影响,会慢慢变好的,当然,这期间波动少不了,谁又能预测得了市场。
这也是投资中不确定性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理念来适应这个多变的市场,持续升级自己的投资框架。
作者:蚂蚁不吃土(转载请获本人授权,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