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上岸者的一些感悟

作者: 木森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4:28 被阅读72次
    迷途寻径

    本科就读于一个三本独立学院,一战211电气专硕292分,刚过复试线,但为保险选择调剂一本先上岸。因此想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感悟和经历,希望可以给予准备考研的同僚们一些参考,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对考研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考研是什么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
    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转自百度百科《研究生入学考试》

    只要是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历或者专科学历(需毕业两年及以上)都有资格参与每年12月最后一个周末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视专业而定,大部分专业只需考2天4场,每场时间各3个小时,分当天上下午进行,个别专业需要考2.5天或者3天(具体可查看研招网)。只要是曾经无任何违法行为,一般都可以顺利参加考试。

    下面讲讲我的复习经历

    我从大三上开始准备考研,一开始有报班,报的是线下面授的那种。偶尔会有那些所谓名师来上周末大班,平常都是上线下小班,老师皆由附近大学里面的高数英语老师组成。那一学期没有什么做题,也没有去主动听一些网课,都只是跟着线下那边讲多少学多少,对考研也处于一种不紧不慢朦朦胧胧的状态。

    到了寒假之后,开始在家里看张宇的视频班,慢慢终于开始有了一定的框架,慢慢地知道高数的知识点分布和大概的考试形势是什么样的。英语方面,听了陈正康的词汇,何凯文的语法,记点笔记,背点单词,就没有别的进展。至于政治和专业课方面,进展都是0。

    大三下开始,数学方面继续跟着基础班开始过知识点,英语开始做历年真题,用的是陈正康的真题合集,从1994年的开始做起,每天精读一篇不多也不少。这种速度一直持续到五月份,学校迎来期末,暂时停下了考研复习。数学刚过完线代部分,英语好像也才做到04年,政治开始看了一些徐涛的基础课,专业课还是为0。

    进入暑假之后,我主要还是跟着杨超的强化班在进行,依旧是以视频为主,也没有自己去做一些题目,顶多是视频里面的题目,有反复做过一两遍。英语了话,虽然我是考英二,但我一直在做英一的卷子,依旧是每天精读一篇,单词归纳总结。政治方面开始看徐涛的强化班,跟着配套的教材在划重点记笔记。专业课方面,我的参考教材是邱关源的电路,所以在暑假期间将教材上面的课后题都过了一遍。

    到了大四上开学,九月份,数学已经过完了强化班视频的高数和线代,开始做真题。我选择倒着做,也就是从17年开始往前做到08年。英语依旧保持原有的节奏,还是一天一篇。政治,我选择买了徐涛的刷题班,一边听课一边刷题。专业课这块,则是过完了两遍书,开始做一本叫做电路考研大串联的题集,里面都是收录了比较早之前的985高校真题。

    十月份到十一月份,数学真题十年纵向结束,开始用李永乐的真题大全解进行横向做题,即按章节一章一章做过去,这本书里面包含了几近20年来的真题,所以我横向地相当于又把二十年的真题做了一遍。英语方面,英一的所有真题全部精读了一遍,开始做2010年开始的英二真题,同时试着去写作文,总结一些个人比较习惯用的模板和素材。政治方面,开始围绕在刷题班,但在十一月底的时候,报了徐涛的押题班,也就是小黄书,开始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背,并随着考试时间的推进,背书的时间也在往上加。专业课方面,做了两遍报考学校的真题(回忆版),其中近5年的做了三遍,随后转战一些985高校同专业的真题,如浙大、武大等。

    到了最后的十二月,数学进行了第三遍纵向真题,但大多数目的仅在保持一些手感,没有做模拟题和一些新的题。英语方面,在考试前一周,把英二真题全部精读完,作文每年都有跟着写,并找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学姐帮我批改。专业课方面,依旧在做其他高校的题目,也是在保持手感,每天坚持一定的训练量。政治方面是重头,尤其是最后一周,除了为保持手感而做题之外的其他时间,都在背诵小黄书的大题,状态跟快要期末考赶紧背书的感觉差不多。

    整个考研的过程大致就是如此,我尽可能以客观的语气来描述,目的只是将我的经历平滑地呈现出来,而不带任何主观判断。因此我的整个经历是否具有借鉴意义,还需要各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辩证地看待。

    下面开始谈一谈我个人对我的考研经历以及考研应该如何准备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觉得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不算太短也不算太长。但是之前做了太多无用功,像线下面授,名师大班,完全是低效且无用的做法。如果说硬要看一些课程,我觉得视频网课足矣。但有一个点我觉得必须要搞清楚,就是我们看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决真题。

    只要是看过视频课的朋友,不管是哪个老师的,你会发现这些老师上课讲的题目,大部分都取材于真题或者改编于真题。乍一看都比较难,但是在他们的妙语连珠之后,将题目层层剥解,然后再在他的指导之下,告诉你这时候可以怎么做,可以用什么方法,最后题目就这样所谓地被"攻克"了。但是你会发现,当日后你自己在真正完整地刷真题套卷的时候,曾经被"攻克"的题在你面前,照样让你懵逼。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看课的意义在哪?

    我认为是,大部分人都把课用错了地方。我身边见到的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看课时候,都拿着本笔记本,视频里老师写一个字,我在笔记本上也写一个字,老师说什么我也跟着想什么,老师把题解完了,我也跟着把题"解"完了。但过不了十分钟,回头再看,马什么梅?也就是说,如果我对题目没有自己先做一遍,有一定的记忆和体会,仅跟着老师听一遍题目,效果甚微,甚至在欺骗自己。

    因此,我觉得课的意义,并非用来听的,而是用来查的。听课的时候,你得有自己的节奏,你需要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会了什么,不会什么,我需要通过这节课来解决哪些我不会的问题,以及听完课我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那么这时候又可以抛出了一个疑问,我要如何知道自己会哪些?不会哪些?

    答案:真题。

    其实整个考研的过程应该分为两个,一个叫学习,一个叫备战。学习学什么?真题。将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考研真题都融会贯通,了然于心,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考研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奔着这个最终目标去的,我们任何复习方法和行为都应该是为这个最终目标而服务的。所以,无论你是看课也好,生撸也好,只要是能够让自己向这个目标更进一步,那就是正确的。但每个人的条件不同,初始参数也不同,所以道路注定不会只有一条,别人走的你未必走的通,你走通的,别人也可能水土不服。所以如果可以,尽早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够最大效率前进的道路,然后向着这个最终目标狂奔吧。

    但凡能做到这一步,对于绝大部分想考个211学校或者普通一本的同学已经绰绰有余了

    但对于那些想要考取名校的同学来说,你们的比赛可能才刚刚开始。因为对于希望考取名校的同学,除非你本身出自名门,否则我所见的大部分逆袭而上的人,都是从大二或者大一开始就准备的。对于你们来说,走完了第一步才宣告你正式入了考研这个门。下一步,也就是我说的第二个过程备战,才是最艰难的过程。

    能够走完第一步,这预示着过去三十年已知的每场战斗你已经都了解通透,并可以说出每场战斗的各种解法。那么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则是未知。你不知道今年的题目会是什么样?风格是否会换?风格的变动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一切都是未知。每年考研总有那么一两道题是无法从往年的题目中寻找出方法的,或者说只能找到类似的,但不会出现完全一模一样的章法。也就是说,那些冲击名校的同学,你们要想取得高分,也就是140到150这个分数段,你们不能像那些只需要取得90到100左右的分数的同学那样只需要去解决那些因循守旧的题目,你们还要去解决那些出奇招出怪招的题目。这些题目需要你们不是将过去方法套用,而是将过去的方法感悟体会,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一套体系,一套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清楚的体系,然后用这个体系去解决那些未知的难题。

    要做到这一点,绝非半年一年的时间就能练成,你首先就要花上大部分时间走完学习的第一步,紧接着你还需要时间去将方法整理总结,尽可能地将历年所有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集中起来整理归纳,然后你还需要时间去将你这归纳的东西凝炼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凝炼不能只是对着归纳做,还得通过实践去验证,也就是多做一些难题,怪题,在实践中获得反馈,再总结,然后再做,再反馈,再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体系,做到怎么考都考不倒。那么,哪所学校应该都阻挡不了你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和感悟。应当说,考研这一年真正可以改变一个人许多,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状态,而且这个改变收益的不当当是这一场考试,而是将来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都将因为此时习惯的养成而受益良多。

    所以祝愿各位学子最后都能金榜题名,读上自己期望中的研究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研上岸者的一些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oo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