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同学的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报道,名为《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

她自己还写着:“父母有错,但身为高材生的你受挫能力弱完全跟自身无关?百善孝为先,不管父母做了什么,还是要回家看父母的。”下面还有我很喜欢的一个老师回复:“这种人就是不担责,什么事都推给别人的人。”
于是处于对这件事情的好奇,我看了相关的报道,也看了这篇万字长文的一部分。看罢之后,我就特别想要回去怼我的那个同学和那个老师了。
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我仅仅是写了:“我看了之后觉得这件事情百分之九十都是他的家长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该留学生在父母多年的压迫下,对这些事情都有所夸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事情是真实的。”
就在我准备写下这篇文字发表下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之前,我打算回去看看那个朋友圈,看看她们如何回复我。然而遗憾的是,我的同学已经删了这条朋友圈。
其实昨天在回复她们之前,我还一度不自信,我认为难道是我的观点比较奇葩吗?只有我觉得王猛(化名)没错,是家长有错?
于是还特地去找几个朋友问了他们关于这件事情的态度。还好,他们的观点跟我都是一样的。
首先,我觉得从王猛所叙述的几件事情上来讲,我觉得他们的父母心理就不太正常。她的母亲陶醉地给王猛讲把他打扮成女孩子的事情,可以解释说这是母亲“爱玩”,但是当着他的面对她想象的女儿“芽芽”说话,这个听起来就很是毛骨悚然了。
还有她的母亲要求他被欺负之后要哭着跟老师讲这件事情,这个对他后面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还有他的母亲不让他穿长裤,下雨天一定去接他们上学之类种种事情,都足够让他成为一个与人交往有障碍的孩子。
而遇到王猛被同学,亲戚等嘲笑之时,他的父母又拒绝保护他,并声称他应该要懂得怎么与人交往。一方面又过度保护孩子,一方面又希望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自己化解,他们的要求会不会太苛刻?
再想想他的母亲在他丢失了文件夹找回后发现被划坏并涂抹之后,母亲的那句得意的“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还有他们执意要他留在那所第二百五十一中学的烂校,在老师的劝告下,他们还肆意诋毁老师……这些种种事情都让人细思极恐,他们的这种行为完全就是一种变态行为吧?
反观那些支持孝顺为先的,千千万万的类似于我的同学的人,我真的很失望。
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孝顺父母没错,但是这种孝顺绝对不是愚孝。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父母的地位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就是王道。
可是到了今天,难道我们还要秉承这种观念吗?试问大家是更希望两代之间像朋友间嬉戏打闹,还是像古代一样见到父母还要行跪拜礼呢?无疑是前者让人觉得更加轻松的。
再说说关于王猛的受挫能力,居然敢说王猛的受挫能力太差。我试问如果是任何一个人,遭受着家长如此压迫,如此冷眼,你还能成为一个高考状元考上北大?你还能继续到美国深造?
我觉得不会,肯定会有大部分的人选择离家出走反抗,甚至忍受不了压力选择结束生命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很多人觉得我太消极了。我只是希望,你们能不能将心比心,想一想如果你是王猛,你会如何做?
他已经很努力地去改正自己,他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他选择了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他努力地与过去抗争,想要化解自己的遭遇。
再说说为什么他从小到大什么事情都跟家长说,后来忽然就变成了这样?是因为他后来也不止一次试图给父母机会,可是父母却不以为然。
直到现在,还觉得“儿子总是揪着过去不放。”甚至说:“在关系的重建上,主动权永远在儿子那边,家的大门永远打开,你若走近,我不会反手推开你。”
他们至今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觉得一次错误的根源就是儿子变了。
诚然,他们内心肯定是爱王猛的,但是这种“为你好”的爱只是他们对王猛的强行灌输,王猛并不能接受。换做是我们肯定也不能接受。所以王猛才一直不选择原谅,因为他已经不相信父母。
讲真,我很庆幸,王猛的这一行为冲刷了大家对传统的认识,他的这一反抗激起了大家对“孝”的反思。
他的这一决裂尽管表面上显得他冷漠,但是至少以后他能够勇敢做自己,而不仅仅是他父母的儿子了。
很高兴来到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