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最近一直在看《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早年讲解《论语》时的著作。由于信息量比较大,阅读速度放慢了不少,一小时也只能读二十多页。上部读了差不多半个月才读完,下部看完,估计也快月底了。
但我想说的不是论语,而是别的书,由于时间比较宽裕,我每天还会读点别的书。前天开始读的《精进3》,是公号大V采铜的书,他的公号我也是经常浏览的,也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可我这两天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书中的内容自己都懂,而且读起来没啥压力,一小时能读五六十页。
两天的时间,已经快读一半了。到不是说书没啥内容,而是觉得当他把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给降低了,既没有专业名词,也没有难懂的概念,因此读起来特别轻松。其实不止这一本,最近在读一些畅销书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
这类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好懂,阅读门槛低。这样做的好处是,受众广,阅读无压力,读的人自然就多了。但不好的一面,很难有深度,因为要考虑读者都能读懂。
所以我就在思考,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了,所以这类的书已经满足不了自己了,是时候看些有难度的书了。前几天在读《纳瓦尔宝典》时,书中提到关于阅读的事,也是主张读一些原著或经典,
比如你想了解宏观经济,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啃亚当·斯密的书,而不是抱着畅销书在那读。对于他的这个看法,我只赞同一般,想要获得知识确实应该追本溯源。但对于不怎么读书,甚至很久都没读书的人,畅销书确实是一个不错地钥匙。
最起码,它能激发出你的兴趣,等有阅读习惯,理解能力提升了再读经典也不迟。回想自己阅读的经历,最初就是先从畅销书、小说入手的。虽然已经记不清,当初都读过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这些畅销书作为“引路人”,自己可能也不会慢慢喜欢上读书。
但当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后,这些书确实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胃口了,也是时候提升下阅读段位了。接下来打算把书架上的书清理下,把畅销书之类的处理掉,多入手些经典来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