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双荧幕前的明眸之下,都有一颗期待击中的鲜活的心。
这几年中国电影除了在票房上不断刷新记录之外,几近乏善可陈。
电影歌唱主旋律,于是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像走马灯一样在一部影片中轮番上阵;
电影描写爱情,于是台词变得粘腻肉麻;
电影要表达幽默,于是剧中人物歇斯底里,自轻自贱。
电影放到这里时,我在想,我在电影中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而通常,荧幕前的每一个观众,在电影中都应该有一席之地。
然而,那些英雄与我,与此时的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需要臭不要脸到什么地步,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说出像电影里那样肉麻的台词;
而所谓的喜剧中那种自轻自贱,则彻底抛弃了观众的尊严。
中国的电影缺什么?
对普通人的心灵关怀和人文关怀。
“我搞的是艺术,你看不懂,是因为你的审美水平不够。”既然电影人如此高明,那你何必拿出来让人看呢?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既然要拿它出来赚钱,它的好坏,就要由观看它的人来评价。它的意义也好,它的鸿篇巨制也罢,都需要在普通人的心中得到感应。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泰坦尼克》船头那个拥抱,则是每一个普通人在是时是景之下,都会做的;《血战钢咀岭》中那个有血有肉的抗命士兵,仿佛就生活在我的近旁。
这是普通人需要的电影,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唆,只有自然的拥抱、自然的哭泣、自然的恐惧、自然的微笑,它在我身边触手可及。
无论电影落脚点最终停在哪里,心迹可以表白,但最终目的不用言明,渲染到位了,感染力是自然而然的。
《血战钢锯岭》剧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