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前,杨阿姨回淮南扫墓,住进了我家。杨阿姨祖籍江苏常州,生于1951年,现定居无锡,是我妈(岳母,下文所说的妈都是岳母)一辈子的好朋友、好闺蜜。平日里,杨阿姨常与我妈电话微信,家长里短地闲聊不断,我家闺女尤其喜欢杨阿姨,经常微信视频前,左右摇晃脑袋,做着鬼脸,嬉皮笑脸,左一句杨姥姥,右一句杨姥姥,非常亲切。我嫁闺女2014年出生后,为了照顾孩子,我妈跟我们住。杨阿姨定居无锡前,淮南的房子卖了,所以每次回来都会住进我家。她个子不高,说话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每个字每个音都能清晰传进你的耳朵。
杨阿姨的命运有些不幸。估计历史原因,她远嫁淮南结婚生子,并在这儿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有个儿子,非常争气。1998年,考取了无锡的一所大学。毕业之后,一无资金二无背景,单枪匹马的闯荡,兢兢业业的努力,闯出了一片天地,任职一家外企的高管,拿的是年薪。现在,无锡买了几套房,又娶了个当地媳妇,今年10月份“小二子”就要出生了。杨阿姨的老公退休之后,夫妻俩合计投奔儿子定居无锡,所以在无锡买了新房。本是多么和睦美满的一家呀,可惜偏偏命运弄人,搬去才几个月,杨阿姨的老公被查出患了癌症,仅半年就病逝,所以杨阿姨每年都回淮南祭奠。这段时间,杨阿姨给我们家带来一些变化,我真心希望她能多住段时间。
杨阿姨的生活很有条理性。以前我家冰箱里总是满满当当,上中下三层,大小不同的塑料袋,裹着的蔬菜水果,一层叠一层,相互挤压。尤其冷冻室的鱼和肉,生的熟的结实地冰冻在一起,既难分种类又难算数量。前几天,橱柜上有盘冷冻的荤菜,我问我妈这是什么,她嘴里只是支吾,化冻后才知道是红烧鸡。老婆说“我妈这代人,小时候苦日子过惯了,特喜欢存东西。我们结婚前,有节玉米在冰箱冷冻室几年后才发现。”我摇头默默叹息。杨阿姨来了之后,有次打开冰箱,那面前突然的空荡荡让我眼睛一亮,我一阵惊讶地说“咦!冰箱空了”,杨阿姨笑笑说“是呀,存货得赶紧吃了,然后再买新鲜的。”这让我心里高兴。我妈带孩子太溺爱,尤其是晚上睡觉,太惯孩子,没个时间约束。经常晚上10点了,孩子还在那或玩玩具或看电视。我妈习惯用商量的语气问孩子能否睡觉,女儿讨价还价,拖延时间,不愿睡觉。杨阿姨立场坚定地劝说:“晚上八点半之前,抓紧给小孩洗好,放上床,哄着哄着也就睡了,不能总是这样惯着孩子。孩子的起居要有规律。”这些生活的很多小事,让我对杨阿姨我心存感激。
杨阿姨有力缓解了我妈的纠结。多年来,我妈一直是个纠结的人,纠结每天午饭的荤素搭配?纠结如何带小孩才能百分百完美?早晨我站在大门口换鞋上班,“中午吃什么?”的声音从厨房飘进耳朵。我若是一句“随便”,我妈整个上午都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反复琢磨所谓的“随便”到底是什么?杨阿姨很利落,根据冰箱里的存货,决定今天和明天的午餐荤素,冰箱也在这一天一天中腾出空间。我妈带小孩更是纠结,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她把外孙女从小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力不从心,为了减轻她的负担,有时小孩奶奶家呆上几天,她心里总是念叨着,或坐立不安,或打电话给孩子,有时甚至直接要求送回孩子,任何人带孩子她总是不放心,不放心孩子的吃喝和冷暖,这种隔代的爱太深沉,太难放下。这段时间,每当我妈要从奶奶家接回孩子时,杨阿姨直接打断,耐心规劝我妈:“新田呀(岳母的名字),该放手啦,你这个样子不行呀!”这种劝能有效缓解我妈的不安和焦躁,让她在纠结中慢慢舒展,我妈总是苦苦的笑。
是呀,人总要学会拿起,又要学会放下。否则生活的苦水不学会倒出,哪有幸福可言呢?有次吃饭,我说“杨阿姨要是没多少事,可以在这儿多住段时间。”杨阿姨只是笑。
杨阿姨因材施教的教育让我佩服。杨阿姨的弟弟在常州有家企业,工人挺多,规模挺大。当年,杨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闯荡无锡,吃了很多的苦。国企、私企、外企都干过。有段时期,试用期的工资待遇才1000多块钱,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很困难。一般情况,我认为舅舅疼外甥会多些,看着外甥如此遭罪,怎会不心痛!当时舅舅想退休,提出让外甥打理这家企业的想法,杨阿姨坚决不同意。我对此不太理解,上次问杨阿姨原因,她说:“你哥哥的性格,较适合技术,不适合管理。领导交办的工作,他能够圆满的完成,如果让他管人,一不适合,二不会管,他只能管好自己,管不好别人。”多么睿智的母亲呀。对孩子有正确深刻的认识,鼓励孩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杨阿姨这大半辈子,既勤俭节约,又包容他人。为了老公和儿子,自己省吃俭用,不多花一分钱。我妈性格急躁说话嗓门大,杨阿姨润物的性格包容着我妈,并在生活的波折中处处给我妈安慰和引导。今年10月,杨阿姨将再次披挂上阵,照顾即将出生的第三代。中国的姥姥奶奶们真的很伟大,她们在颐养天年之际,主动承担了第三代的教养任务,自愿发挥着人生的余热。在此,祝她们身体永远健康,永远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