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住区设计》一书中提取住区设计的三种设计模式,从中思考住区的建设方式。书中的住区三种模式主要是基于住区的社会学思想,定义的分类,书中的住区三种模式分别是——邻里型住区模式、混合式住区模式、开放型住区模式。这里介绍一下开放型住区。
开放型住区:相较于佩里的强调封闭、完整性的邻里单位,开放型住区更注重于城市有机系统的整体融合,形成一个城市连续有机体。
理论起源——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建筑师包赞巴克提出“开放街区”概念,此概念唤起了人们对消失的城市街区、开放空间、广场与街道的关注。“开放街区”更注重院落、街道、广场的内部机能,强调住区邻里的混杂性和多样性。
(1)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具备的特性——开放性、大众性、功能性
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广场开放空间、绿地开放空间、交通开放空间。
主要具备的空间特征——开放空间的公共性、尺度与类型的多样性、性质、功能的多样性;需求与利用的动态性。
(2)连续开放的交通
交通开放空间作为开放型住区的骨架,在保证城市路网的交通畅达性的同时,借助TOD理论的公共交通引导理论,实现住区与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住区交通空间作为联系城市交通与联系、分隔城市住区单元的通道,其强化了住区空间氛围的营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