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Lily和二叔
Lily是我的《综合英语》老师,美国留学女博士,两个孩子的妈妈,人有些严肃,上课氛围略显紧张,做起学问来却一丝不苟。
二叔教我《美国文学》,上课风趣幽默,为人亲善和蔼,一看我们作业不走心,上课不认真,就爱拿自己当年学英语从学渣到学霸的经历来教育我们。
尽管两位老师性格迥异,在英语学习方法上却不谋而合——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学英语。在阅读中学英语,这个方法大家都知道,至于怎么读呢?这里分享一下两位老师的方法。
02. 小组合作,一起坚持
Lily是在半路接手我们班级,一接手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一学期读完两本英文名著,并写读书报告。
书是全班一起投票选的,分别是《杀死一只知更鸟》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两本书在英语文学上的造诣都不低,还翻拍了电影,所以我对这两本书还挺期待的。
书选好了,那怎么读呢?Lily给我们说了下面的要求。
Step 1:组队,4人为一组。
Step 2:小组一起制定阅读计划。
将书籍内容按时间切分,比如每周看一章?每个月讨论几次?光说还不行,还要把计划写下来,方便及时查看阅读进度。
Step 3:读书讨论会。
为了对阅读内容加深理解,Lily要求我们每本书至少讨论2次,每次每个小组成员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做好小组讨论记录。
Step 4:写读书笔记
全英文的读书笔记,主题自拟,字数不限,主要是为了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英语写作能力。
这是我第一次进行小组阅读,一开始觉得很麻烦。看书就看书,为什么还要讨论?想着大家看书速度不一样,阅读重点也不一样,讨论起来肯定很枯燥。但我错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不仅没有拖后腿,反而督促了我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大学说忙也不忙,说不忙也忙,不忙的时候躺尸刷剧,忙的时候热火朝天,基本上不会把时间放在课外阅读上。(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但因为有讨论会,为了会上不尴尬,只能硬着头皮读下去,虽有不懂之处,磕磕绊绊也算是将两本书读完了。而在那之前,我很少读英语书籍。
那次阅读经历,总体来说还算满意,我想离不开小组合作的功劳。
如果你也想开始英语阅读,不妨找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培养这个习惯,一边探讨,一边阅读,阅读效果比单打独斗显著。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网上的读书会也是个好去处。
03. 一个人,一本书
上面说了小组合作,可是工作后哪有那么多时间和朋友讨论读闲书呀?
小组合作自然有好处,自己阅读也未尝不可。
一直觉得,阅读是件较为私人的事情,读什么、怎么读,完全是个人喜好。有人喜欢鸡汤,有人喜欢抒情,没有谁对谁错,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包容性极强的事情。
英语阅读也一样,闲暇时光,独自捧一本英文小说,静坐于阳台之上,或是书桌之前,静静地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不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有人说,生词太多看不懂。我想,那是没有选对阅读书籍吧。
对于真正爱阅读的人来说,一个精彩的故事,即使有生词,也一定看的津津有味。
还记得小时候刚识字的情景吗?为了知道故事情节,即使书里有很多生僻词,也还是看的废寝忘食。
所以,有新词怕什么?跳过去,继续读就好了。
二叔说,他学英语时,前前后后将英语版的《圣经》看了三遍,要知道一本《圣经》的厚度,几乎抵得上半本《牛津字典》了。
二叔还说,他的一个学生,英语文学研究生,阅读速度惊人,每天一本英文小说。
我也看过我们系的学霸,感觉上课基本上不听课,就捧着ipad看英文读物,至于读的是什么,就不可而知了。
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想说,对于真正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跨不过去的坎。
一个人阅读是享受,一群人阅读是交流,各有各的好,关键还是坚持读下去。
04. 开始了,别放弃
前几天,在公众号【王国己】的一篇关于英语阅读的文章下看到一条留言。
那位读者说:自己的女儿从小喜欢英语阅读,前前后后英语名著读来十几本,从不刷题背单词,高考英语146,英语听说读写都很不错。
看到这个例子,关于英文阅读的好处,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
看到这条留言的我有些眼红。
我的英语阅读起步比较晚。大学之前,学的一点英语皮毛仅限于英语课本和永远刷不完的英语试卷,根本没有渠道接触英文小说。大学之后,半路转专业进入英语专业,一开始忙于专业课,也没有培养过英语阅读习惯。
所幸一直喜欢看书,完成了Lily布置的英文小组阅读任务之后,我也开始接触英文书籍。但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扇贝阅读】上进行阅读打卡,每天两篇英语文章,或者两章电子书。
直到去年,才开始慢慢接触英文原版书籍,并且逐渐爱上了英文阅读。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当我能够独自捧起英文小说时,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但我也知道,与很多人相比,我的英语阅读才刚刚起步。
不过,人嘛,和昨天的自己比就好了。
这也是为什么写下这篇文章,希望更多想要尝试英文阅读,又迟迟没有起步的人能够行动起来。当你打开英语阅读这扇窗,世界也将为你打开一扇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