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五·八〇】
如皋布衣林铁箫有“老至识秋心”五字,余颇赏之。《与吴松崖看海棠》云:“万朵仙云轻欲滴,多情红向白头人。”松崖云:“娇来浑欲睡,愁杀倚栏人。”两押“人”字,俱妙。林名李,买得古铁箫,能吹变徵之音,因字铁箫,盖取王子渊“愿得谥为洞箫”之意云。
如皋,今如皋市,简称“如”或“皋”,江苏省辖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唐朝,大和五年(831)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海陵县。南唐,升元元年(937)设置泰州。保大十年(952),升如皋场为如皋县,隶属于泰州。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清朝,康熙六年(1667),置江苏省,如皋属江苏省泰州。雍正二年(1724)划归通州。1991年,如皋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由省直辖,并暂由南通市人民政府管理。
林铁箫,即林李(生卒年不详),字九标,号铁箫。清乾隆时人。少时得铁箫于眢井(眢井,yuān jǐng,意思是干枯的井)中,吹之清越,遂佩以自随,兼可辟邪。书法《圣教序》,称于世。游京师,名动公卿间。暮年浪迹不归,客死金陵观音门僧寺中,袁枚为葬于瑶坊门外,题石碣云:“清故诗人林铁箫之墓”,箫归其友徐湘浦运副。工诗,著《客游草》,入袁枚《随园诗话》。善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述其事。
吴松崖,即吴镇(1721—1797),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崖,又称松花道人。甘肃临洮人。乾隆三十四年(1750)举人,历任山东陵县知县,累官湖南沅州知府。卸职后至兰州,主讲兰山书院,教授八年。期间常与袁枚、王鸣盛、姚颐、杨芳灿等人相互赠诗,酬唱往来,特别是与袁枚南北相隔万里,终生未能晤面,却经常书简往来,彼此景仰,交谊甚密。吴镇不但精于诗词,而且还对绘画、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被称为“关中四杰”之一。嘉庆二年(1797)卒于故里临洮,门生私谥“文惠”。著有《松花庵诗草》、《松花庵逸草》、《兰山诗草》、《松花庵律古》、《松崖文稿》、《松崖稗珠》、《松崖诗话》等。又有《韵史》、《诗余》、《声调谱》、《八病说》等刊行于世。
变徵之音,音biàn zhǐ zhī yīn,多作“变徵之声”,汉语成语,意思是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徵:古代五声之一。
王子渊,即王褒(前91—前51),字子渊,别号桐柏真人,蜀郡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村)人。西汉时期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少孤,家贫,事母至孝,以耕读为本。精通六艺,娴熟《楚辞》,崇敬屈原而作《九怀》,初露才华。尔后,他历成都、湔上(今都江堰市玉垒山)等地,博览群书,以文会友。汉宣帝时,益州刺史王襄邀入门客,在此期间,写下《中和》《乐职》《宣布》诗,主人命僮子依古乐演唱,大为成功,由此声名四播。在王襄的举荐下,宣帝征之入朝,令作《圣主得贤臣颂》。常从帝游猎,所幸宫馆,则令歌颂。不久,擢为谏议大夫。公元前51年,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宣帝命王褒前往祭祀,王褒奉令回益州,在途中写完《移金马碧鸡文》,病死道中,时年40岁。现存作品有《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等篇,皆歌功颂德之作。同时《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16篇;《隋书·经籍志》有《王褒集》5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王谏议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愿得谥为洞箫,出自王褒的《洞箫赋》。《洞箫赋》是西汉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做箫的竹,再写箫的制作及吹奏者,接着写箫声极尽其妙的变化,然后写箫声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最后再写箫声的余音袅袅和不绝如缕。全赋词藻华美又生动形象,用语准确而又鲜明,无堆砌之弊,却极尽精巧之致,同时音调和美,句式整饬,虽骈偶而不呆板凝滞,描绘了一幅幅有声、有境、有情、有人物及其行动的声乐画面,收到了音乐化、诗化、画化、情趣化的效果,极富表现力。其中有句:“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