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免分”成了热词,几乎霸屏,被坊间热传。
各交通违法处理窗口,被挤得水泄不通。好像今儿这钱不交,睡不着觉似的,紧赶慢赶的送钱。这种情形,在当下的社会,已像突然发现的极致景观,吸引无数人前往,没有人计较钱多钱少。

想起来也觉得滑稽。当民警在现场处罚时,每一名驾驶员都要和民警来一番舌战。不仅仅辩论,还必须用上脑子。那一刻,所有的规定似乎都对民警不利,要求民警言行必须像标了刻度的度量仪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误差。民警所有的努力,似乎就是琢磨怎么在毫厘之间不被抓住把柄,不要被记录仪记下自己的极微的失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成了最基本的素养,即便当时有些不懂,现场查查,也能说的明白。更多的现实要求,好的民警还必须是语言学家,甚或心里学家,哪怕说错一句话,哪怕说话语气与太多拿捏的不准,就引发投诉,引发问责,引发后面一堆的麻烦事……
与现场执法不同的是“电子警察”抓拍,前者有温度的行为往往被吐槽,有的还骂骂咧咧,后者冷冰冰的处罚好像大家有着内心一致的认同,很少投诉。不知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也许前者的行为,有着明显的独立主体,不管投诉结果,总能在内心有一种蹂躏强者的快感。而于后者,总觉得要面对的是设备,找不到
内心的平衡,也就默认现实。
因而,当遇到“电子警察”不能确定驾驶者本人身份的时候,没有人觉得不妥,反而像捡到便宜似的,提前几个月就在打听“免分”时刻,就像今天,当那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便一冲往前,送上罚款,了却了心里积压好久的心事,高高兴兴回家。
我在想,人究竟怎么了?来到这个世上走一遭,本就不易。有些事能免,有些事免不了。能免的,就像交通违规,免了就好,省的又交罚款又记分,严重的,还要伏法。免不了的,遇事也不能怕,想办法解决。
倘若那一天,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设备在监控,像是布下的天罗地网,我们一切交通行为,都在这张网的覆盖中,无处套盾,想必也是可怕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