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收到這學期碩士班課程上某學生的來信,詢問了關於科層制的問題。信中是這麼寫的(一些內容容我打個馬賽克):
---
老师:
您好,学生我有一点小疑惑想和您请教。在这个学期的[某]课程上,[某]老师布置了一项讲解社会学名词的任务,我抽到了韦伯的科层制。一直以来科层制也有被翻译成官僚制,我也翻看了广西师范大学翻译的韦伯著作,里面采用的是官僚制的译法。上周听了您的讲解之后,我产生了一些疑惑,我觉得既然有两种不同的译法,那么做出翻译的学者必然是有所考虑的,而且从接受信息的角度来看,科层制和官僚制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况且韦伯在提出“科层制”或是“官僚制”这个概念的时候应该使用的是德语,因此在德语当中这个概念究竟该如何翻译呢?如果您觉得这两种译法都有用一定的道理,那么您觉得采用何种译法更加的贴合实际,以及您为何这样认为的呢?
---
我稍微回覆了一下:
---
你好,
關於你的問題,我直接從字源開始談起。
所謂官僚制,韋伯的原文(是德文沒錯)用的是Bürokratie。這個字是18世紀首先在法國創出來的,隨後被吸收進德文當中;之後英文也引進這個字(bureaucracy)。這個字在法文是bureaucratie,由兩個字組合而成。前半部是bureau,最初原意是「(某種)羊毛料」、「起毛球的布料」,這種毛布料很常用來鋪在辦公桌上,所以衍伸為形容放一堆辦公桌的地方。後來這個字逐漸演變成為今天所謂的「辦公處」、「局處」的意思。Bureau法文跟英文都長得一模一樣,意思也一樣。在德文這個字是Büro,跟英法文意思差不多,但它絕大部分就專門是「辦公室」的意思。而後半部-cratie(德文的-kratie,英文的-cracy)這個後綴字來自古希臘文κράτος,「統治」、「行政權力」的意思。(「民主」也是同樣的字尾,因為民主就是古希臘文的δῆμος(demo-,「人民」的意思)+ κράτος,「由人民行使行政統治」之意)。法國人將「辦公處」和「行政權力」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最初就是辦公行政的意思。後來這個字被吸收進德文,到了近代,根據德文字典,完整的定義是:「Die Wahrnehmung von Verwaltungstätigkeiten im Rahmen festgelegter Kompetenzen innerhalb einer festen Hierarchie.」,譯成中文是「將職權安置進固定劃分出來的層級,以這種框架進行行政活動的性質制度」。韋伯要探討的,就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行政方式,以及相應的國家統治型態,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脈絡當中以什麼根本性質出現的。
德文的Bürokratie,或是法文和英文的bureaucratie和bureaucracy,在當代的日常用語當中,都有「因其制度而使得當中的行政活動過於僵化與容易推諉卸責」的負面意涵。但當然這種制度也是有優點,比方職權劃分清楚,所以能系統性地、完整全面地執行行政事物。因此一般學術研究,不會以負面態度看待Bürokratie,而是中立客觀地去討論這種制度性質。
所以,Bürokratie,或是bureaucratie、bureaucracy,你覺得中文該怎麼翻譯呢?
順帶一提,我自己認為,不論怎麼翻譯,都只是為了學術溝通方便而採用的權宜之計。如果真正要知道到底這個理論思想最初是什麼意思,無論如何都不能單純從中文字面去穿鑿附會,而是必須要真的從原文當中去考察、推敲。怎麼翻譯倒是次要的。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非常強調,如果──至少在社會學領域當中──要真的做學問,一定要學會原文,閱讀原文原典,否則就只能彷彿門外漢一樣自我想像、自得其樂而已。共勉之。
----
回完信的感想是,
1. 其實我好像並沒有回答問題…
2. 其實法文我也不懂。這讓我很汗顏,也一直很不敢去碰法國的社會學(畢竟我都只能看中譯、英譯或德譯本,沒辦法看原文)。我一直希望評上正高職稱、比較沒有工作壓力之後,能好好學法文,否則社會學我永遠只覺得懂一半而已。看來還是要努力寫點東西,希望這幾年趕快評上去吧。(趕快學好法文,才可以好好去法國爽爽度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