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在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林清玄不愧为散文高手,他的散文清新自然,富含哲理。每篇文章总能给人带来思想上的启迪,甚至灵魂的震撼。
多数篇章运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手法,先写物,后写人,文章前半部分每一处都在为下文蓄势,蓄到剑拔弩张的程度,然后一箭中的,直指人心。例如《发芽的心情》文章开头写他初到武陵农场的所见所感,尤其着重写成熟的水蜜桃的色泽,颜色,他采摘时的喜悦。同时点出促使果子成长的力量来自果树,笔笔都是为下文蓄势。
接下来写他和工人们采摘完毕,舍不得离开那里,经过园主的允许在山上过冬。进而看到刚刚采摘完毕的果园树叶落尽的肃杀而感到伤感。在园主的开导下他才明白果树落尽叶子明年才能长出新叶。而且要剪掉一些树枝,其他的树枝才能结果实,因为一棵果树的生长力量是一定的。
春天到来了,那些果树发出了嫩芽,长出了绿叶。但只有两棵果树没有发芽,枯干而死。此时他联想到人,有些人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正像有些树在冬天经受不住被剪枝的痛苦。
最后自然得出“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的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和克服困难的力量。因为有前面的步步蓄势,最后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空喊口号,确实可以使人惊醒,令人信服。
林清玄还有些散文看似整篇引用一个故事,没有涉及到人。但同样给人以启迪。比如《穿越沙漠的河流》河流要想能够完好无损的穿越沙漠,必须放弃目前的自己,改变状态,让风带走河流中的水。最后以雨水的形式掉落,形成一条新的河流。这个道理不仅仅用在写作上的突破,还可用于诸多领域。
现在再看以前读的《秋灯琐忆》虽同为散文,和林清玄的相比,可能由于年代久远,除了语言表述上的隔亥,感觉那只是个人生活的碎碎念。虽然能让读者从中体会到夫妻感情在油盐酱醋茶中的深厚,但是毕竟不能给人带来灵魂深处的触动。
散文大家林清玄当之无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