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日,阅读内容:19--24页
将有序带向混沌
1.强调人是如何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有助于将有序带向看上去有杂音的解释上。
这点内容从对多种教学策略到底哪种好的争论中这个问题入手,告诉我们不存在普适性的最好的教学实践,其实也就正暗含了“教无定法”这条原则,也就是说教学应该依教学内容、学习者、教学环境而定,当然,学习者是最重要的因素。
2.关注人是如何学习的也会帮助教师超越已困扰教育领域的二元对立。
这个二元对立问题就是指学校是否应该强调“基本”,还是应该强调教授思维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个假问题,这两者都需要强调,“基本”其实就指的是基础知识、事实性知识,只有具有强大的基础知识,才可能教授思维技能,才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支持学生的知识向新情境的迁移;而同理,当学生与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活动联系起来后,当帮助学生理解性学习后,理解事实性知识和技能为什么相关,何时相关,怎样相关时,他们获取几套已组织的事实和技能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结合这两个问题再去考虑有“有序”和“混沌”这两个词,我认为“有序”就是指有的人简单认为教学就是简单的、明确的,比如认为这种教学策略好,就不分任何情况都使用这种方法。岂不知教学是复杂的,混沌的,就比如你在修理某电器时,该使用什么工具就应该用什么工具,只能依据情况而定。当然,这样的混沌中也是有序的。不知我这样理解将有序带向混沌对吗?
设计课堂环境
1.学校和课堂必须是学习者中心的。
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带入课堂中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与讨论的有关学科知识的前概念结合,但是也包括更广泛地理解学习者。要求教师也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设计适当的任务。
2.为了提供知识中心的课堂环境,必须关注教什么(信息,学科知识)为什么教(理解)和掌握什么能力。
理解性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很重要,因为专业知识包括支持理解的精心组织的知识,而且理解性学习使得新学习更轻松(支持迁移)。
3.形成性评价(指设计用来将学生的思维呈现给教师和学生的持续评价)是很重要的。
原因:它让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前概念、理解学生从非正式到正式思维的“发展性通道中”所处的位置并相应设计教学;在评价中心的课堂中,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监控学习过程。
4.学习以基本的方式受发生于其中的情境的影响。共同体中心的方法需要开发用于课堂或学校的规范和建立与校外世界的联系,以支持核心的学习价值观。
这个内容是指学习发生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情境中,会受这些情境的影响,为了使核心的学习价值观受各种情境的支持,必须建立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使核心的价值观和学习得以一致。
将设计框架应用于成人学习
在此内容中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师的专业培训的缺点:
1.不是学习者中心,不是询问教师需要哪些帮助,仅仅期待他们参加预先安排的工作坊。
2.不是知识中心,只是向教师介绍一些新方法,而没有给教师一些机会去理解为什么,何时、何地和如何做对他们可能是有用的,尤其重要的是需要把所教课程的活动结构与课程内容相整合。
3.不是评价中心。专业培训没有给教师提供在课堂中尝试实践和获得反馈的机会,只关注作为目标的教学实践的改变,忽视发展教师的一些能力。
4.不是以共同体为中心,许多专业发展的机会是单独进行的,教师将新观念融合到他们的教学中去时,持续的联系和支持机会很有限,所以需要建立共同体,而网络就为建立共同体创造了机会,比如新网师就是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这里得以持续的联系,并得到支持,共同学习。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你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
可以说,这个框架适用于一切学习。
网友评论